锚定数字中国战略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2023年初《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将数字安全屏障、数字技术创新并列为强化数字中国 “两大能力”,彰显了数字安全对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作用。5月7日,以 “数字安全@数字中国”为主题的2023西湖论剑·数字安全大会 (原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当前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加快实现由传统实体经济向数字化实体经济的转型,应当明确发展实体经济并非简单回到传统的实体经济,不是仅重视发展物质形态生产,不是把所谓的“硬科技”与 “软科技”对立起来。 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表示,在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建立高远、平远、深远的数字安全观,厘清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要素的关系,构建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基础设施,与数字生态共绘数字中国时代的 “富春山居图”,共建共享数字中国建设成果,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将开启人类数字文明的新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认为,在全球数字融合的大背景下,数据资源已成为国家战略级资源,平衡数据要素流动与隐私保护的冲突,需要采用数据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程序动、分享价值不分享数据四个核心方法,通过模型加工场这一只分享价值的可信平台,充分释放数据价值。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当数据上升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赋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刘世锦说:“如果说消费和流通领域的数字化是序幕的话,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戏,也才能实质性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 随着数字中国顶层设计的发布,我国数字经济或将更上一层楼。范渊认为,数字生态的理念是由 “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能力更强”的集成到 “共生、共荣、共同赋能”的被集成,低代码及数字孪生引擎-性能、效率兼顾,助力各级生态提质、增效、降本。 刘世锦强调,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期,必须抓住用好这一机遇期,坚持 “用”字当头,平衡和处理好数据产权保护、安全与利用的关系。 大会上发布的 《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不断优化数字化发展环境,拓展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支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数字中国建设在创新实践中迈出坚实步伐,在砥砺奋进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指出,随着数据上升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流通和使用给国家机密、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数据带来安全风险,需要重点保护。目前,数据的监管特别是跨境数据流动的管理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不少国家纷纷出台数据管理条例,但是监管的技术支撑手段不足。 数字安全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比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拥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应用场景,从而保障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的安全。当前背景下,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化、体系化布局,带来了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为数字安全产业赋予多重驱动力,安全理念、安全体系、安全技术亟待变革,直面数字安全的新威胁、新变化、新挑战。今年2月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的发布,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对于实现数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政治意义、战略意义和科学意义。 范渊认为,目前数据治理与数据安全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要数据分类分级要下“笨功夫”,构筑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根据 《2023数字安全能力洞察报告》判断,我国未来数据安全是原生性的数据安全防护与数据安全监管合规评估 “双轮”驱动,从过去单点、边界式的防护向数据安全治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