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4星中国航天八院创单月发射新纪录
9月27日7时50分,随着试验十六号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首次迎来了11小时发射3星、3天发射4星、1个月发射7星的历史性跨越。继2021年年发射卫星总量突破双位数后,八院卫星领域再次实现了新突破。从试验十五号卫星升空,到遥感三十六号C星发射,再到试验十六号A、B星入轨,3天将4颗卫星送入轨道,并且在11小时内发射了3颗卫星。 牵引全领域、全过程流程优化,型号研制能力全面跃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509所 (以下简称509所)聚焦卫星研制抓总能力提升,紧扣研制全流程,识别优化要素、策划优化项目、制定优化方案,重点开展了卫星运输、真空热试验、发射场总装测试等方面的流程优化。 构建精益化、低成本研制体系,多措并举提升研制效益。509所瞄准领域未来发展,围绕整星设计、产保、试验、测试等全要素、全流程,初步形成了以低成本、精益化为导向的小批量卫星研制规范体系,在大幅缩短研制周期的同时,压缩研制成本40%以上。 提前部署、“平”“疫”兼顾,远程测试助力高效研制。结合专业化测试工作推进,全面谋划部署远程测试系统,509所于2021年完成了远程测试间建设,实现总体设计场所和测试现场前后方音频、视频互通,设计师可远程支持厂房测试,充分发挥效能。 加强管理、“双向统筹”,持续提升管理力度支持高强度研制。509所全面提升组织保进度、抓短线力度,确保资源高效利用。同时,精准配置、科学建设,不断夯实基础能力匹配高密度发射。促进融合,强化兼岗,持续提升总体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通过人员合理布局,型号研制队伍可实现在上海、西昌、西安三地同步开展研制、发射、在轨试验任务。 509所精准开展外包产品控制,打造总体技术货架,完善形成了自上而下逐级传递产保要求、自下而上逐级反馈产保信息和数据包的“V”字形产品外包管控模式,确保外包产品质量。同时,509所系统开展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提前释放研制风险。型号队伍系统运用FMEA、关键特性识别和 “四不到四到”等方法,全面辨识影响型号成败的技术、管理、操作等风险,从设计、工艺、生产、试验、验收等九方面制定具体、针对性措施纳入产保要求,保证了控制措施有效并落实到位,确保各项研制风险提前得到释放。 实施型号研制全流程质量确认制,确保质量把关有效。依据型号任务特点,509所还优化了现有评审形式、流程,形成了一套覆盖产品外包控制、整星AIT、出厂到发射试验的型号全过程确认要求和确认表格,推进以用于事后见证为主的文档性数据包向用于事中确认为主的结构化数据包转变,确保质量把关有效。 (余 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