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设加速 新基建效能持续显现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以来在扩大有效投资、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9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郑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能源、水利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有力地支撑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 新基建投资前景持续向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头连着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张志华认为,“十四五”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前景持续向好,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看:从变革趋势看,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伴随基础设施的升级,当前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进程将不断加快。从自身发展看,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激发包括数据在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活力,强化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布局。从群众期盼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持续提升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养老医疗等各领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张志华表示,每一轮科技革命都孕育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都引领新的经济转型升级。过去十年,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植入和赋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持续支撑新技术探索。中国 “天眼”、散裂中子源等设施,为探索宇宙起源、探测物质微观结构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有效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遥感卫星等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是全面支撑民生改善。远程医疗、智慧养老等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北斗导航加速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度应用,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便利化水平。5G网络和大数据平台在医疗保障、流调溯源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智慧抗疫”成效显著。 新基建驱动创新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开展、久久为功的工作,其内涵会随着技术突破和需求升级不断拓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持续关注有关领域发展,及时解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张志华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性、公共性设施,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 “加快”: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升级。从网络设施看,过去十年,我国已建成光纤长度增长约2.7倍,移动通信从 “4G并跑”到 “5G引领”,实现 “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加快应用,网络规模和应用水平全球领先。从算力设施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据中心规模达到590万标准机架,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构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启动建设。从空间设施看,已初步建成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广播、 北斗导航定位三大系统构成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具备连续稳定的业务服务能力。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智慧设施正在进入千行百业,立体智能交通体系加速构建,无人码头、自动驾驶等交通运输新形态不断涌现,90%以上机场实现 “无纸化”便捷出行。智慧能源调度系统、智能巡检系统等大幅提升了能源供应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全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和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电子商务、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等民生设施加速构建,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加快优化。一方面,我国已经建成体系较为完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7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32个已建成运行,部分设施迈入全球第一方阵。另一方面,我国不断加快创新能力建设,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了200多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00多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开发设施体系不断完善。 新基建工程建设加快 许多新型基础设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伴随智能社会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的效能还将进一步显现。为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22年6月,国务院出台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政策,近期又启动了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的工作,将新型基础设施纳入支持重点。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地,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加快启动实施,为稳定投资、扩大内需发挥积极作用。 张志华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从四个方面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规划。落实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电信运营企业统筹布局5G和光纤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算力网络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和集约共建。优化新型基础设施的供给结构,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中长期贷款、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 三是补齐短板弱项。持续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支持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民生设施,弥合数字鸿沟,促进新型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四是强化以用促建。明确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和建设次序,优先支持建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对实体经济带动作用突出的新型基础设施。鼓励新技术在能源、矿山等垂直行业融合应用,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新型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