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工业强市 衢州这份答卷有厚度
近日,中共衢州市委举行 “‘浙’十年·衢州”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共衢州市委书记高屹,中共衢州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张艳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衢州市各地在新时代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变革,在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生动实践。 交出有厚度有温度的靓丽答卷 高屹表示,十年感恩奋进、实干争先,忠实践行 “八八战略”、奋力打造 “重要窗口”,衢州交出了一份有厚度更有温度的靓丽答卷。三衢大地十年来的发展变化,从一个市域印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踏上新征程,锚定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现代产业、人才科创、数字变革、开放开发、交通物流、全域旅游、文化文明、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生态等十个“桥头堡”。 数据显示,衢州全市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964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87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1.1%;投资、消费、出口年均分别增长11.6%、9.8%和11.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7.9:51.2:40.9调整为4.7:43.2:52.1。 高屹表示,衢州坚持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时代锂电、吉利 “三电”等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成功落地,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形成集聚集群态势,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331亿元提升到2494亿元。横下一条心抓创新制胜,衢州省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新创成4家省级高新区,浙大衢州 “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建成运行,杭州未来科技城衢州海创园整体落成开园,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68家增加到555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从1.03%提高到2%。 高屹说,坚持高目标牵引,自我加压确定了 “保六争三拼第一”的目标,去年衢州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位列全省前六,其中8项前三、2项第一。同时,今年上半年,虽然遭受疫情冲击,但仍然交出了一份经济高分报表,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11项全省前五、6项前三、2项第一。特别是一些过程性指标尤为喜人,1-7月,工业投资增长39.4%,制造业投资增长56.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5%,增幅分别连续6个月、4个月、7个月保持全省第一;工业用电量增长1.8%,全省第二;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增长48.8%。这些都是工业强市 “滚雪球”效应的集中体现。 “栽树工程”结出硕果 据了解,近几年,衢州市委市政府大抓招商、重抓产业、狠抓平台,“栽树工程”已经结出了硕果。去年8月,喊响 “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谋划实施了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力争 “十四五”再造一个衢州工业,实现总量双翻番、效益双倍增,即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突破4000亿元、1000亿元,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分别超过27万元、140万元。 一是抓招大引强。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去年以来相继引进了时代锂电、吉利 “三电”、金瑞泓、习谷科技等4个百亿级项目,大大提振了全市上下抓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抓主导产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特种纸等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化学材料和锂电材料基地。去年六大产业链规上企业总产值达到1210亿元,力争到 “十四五”末突破3000亿元,形成1个千亿级、5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抓企业上市。启动企业上市“3030”行动,实施梯队企业扩容、培育企业成长、上市公司提质、企业上市畅通 “四大工程”,力争到 “十四五”末,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0家以上、总市值达到3000亿元以上。去年以来,全市新增A股上市或过会企业10家、总数将达到16家,实现了各县(市、区)和沪深北交易所各板块 “两个全覆盖”。 (徐颖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