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去年的 ‘缺芯’是全面的缺,即所有品类都缺,所有供应链环节全缺。今年 ‘缺芯’情况已出现分化,像消费电子这样一些领域里已基本不缺了,包含工业通信、PC服务器等领域,整个行业增长趋平。”
在近日举办的第四届全球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期间,纳芯微电子 (以下简称纳芯微,688052.SH)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王升杨接受包括中国工业报的采访时如是表示。
王升杨坦言,半导体封装测试产能已全面缓解。但由于近期产能扩建速度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汽车应用的工艺节点产能 “缺芯”还会持续更久一段时间。
“相比消费类或其他产业链,汽车可预测性比较强。这两年比较特别,一是 ‘缺芯’状况,二是新能源车的增长超出所有人预期。半导体产业链在过去两年面临着12寸到8寸工艺切换的过程,在切换过程中导致了结构性缺货。另外再加上不确定的地缘冲突以及波动的疫情影响,均对行业造成了诸多影响。”王升杨说。
芯荒背景下,国产芯片在汽车领域实现了较快的导入和应用。与此同时,不少汽车产业链企业主动规划国产替代计划。
“我们这两年跟车企接触过程中感受很强烈。第一,所有车厂对芯片都明显比原来更重视了,这两年车厂已深度介入到芯片选型、供应、保障等环节当中。第二,非常多的车厂在积极推动国产化,某些车厂甚至还有一些独立的工作小组在去推动国产化的进展,在国内汽车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共识。第三,车厂不仅从供应安全角度出发介入到芯片供应链里面去,很多还从未来应用的需求和发展的角度,希望能够跟芯片公司一起深度合作,一起定义甚至定制一些芯片产品,以保证他们自己下一代产品会有竞争力,所以这里又会有非常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机会,我们认为这种趋势应该会持续下去。”王升杨表示。
他同时提醒,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汽车对芯片的体系有不一样的产品要求,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可靠性上。过去,国内芯片企业主要是以面向消费电子+一部分工业为主,但现在进入到汽车领域,面临汽车产品质量可靠性压力的要求前所未有。不少就要求国内芯片企业能够快速构建一套完整的从研发到量产,再到大规模供货这样一个符合车规要求的产品开发体系,但这些体系能力的构建需要一些时间。
半年报数据显示,纳芯微聚焦车规级产品,汽车电子营收占比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纳芯微工业控制营收占比为59.64%、汽车电子营收占比为18.26%、信息通讯营收占比为12.74%、消费电子营收占比9.37%。相较2021年上半年,汽车电子的营收占比由6.95%快速提升,公司已进入主流汽车供应链并实现批量装车。
“今年,消费电子类增长不及预期,但汽车和新能源是我们看到为数不多还在非常快速迅猛增长的板块。在下游行业牵引之下,相信我们的汽车业务应该还会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增长。希望借助这一较好的市场机会窗口,实现我们在汽车领域快速产品品类的扩展。”王升杨表示。
值得一提的,下半年,纳芯微全资子公司“苏州纳希微半导体有限公司”将陆续投产,其承接的纳芯微部分封装测试业务,或进一步增强该公司为汽车行业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