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江苏篇 奋楫争先开新局
■ 新华社记者 刘 亢 蒋 芳 陈 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擘画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赋予 “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重大使命。 江苏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以创新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做经济 “压舱石”、改革 “探路者”、开放 “新窗口”、发展 “新标杆”,砥砺初心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徐州市考察,第一站就是徐工集团。习近平总书记登上徐工自主研发的XCA220型全地面轮式起重机驾驶室,向技术人员详细询问技术创新情况和操作流程,强调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 在这次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着眼世界前沿,努力探索创新发展的好模式、好经验”。 “我们向全球产业高峰不断发起冲击。”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民说,“总书记来考察时,我们全球行业排名第七,现在冲到了第三,起重机300吨级以下关键配套件国产化率达100%,千吨级国产化率达90%。” 落实总书记嘱托,科技创新成为江苏大地的生动实践,重点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技创新圈,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6个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苏深化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截至2021年底,江苏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超3.7万家,是2012年的七倍多。 创新驱动需要突破科技转化的难题。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听取研发工作介绍、了解产品性能、询问产业前景。在同科研人员交流后,总书记提出,要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 “总书记为解决科技与经济 ‘两张皮’开出的好 ‘药方’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江苏省产研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如今,江苏省产研院已在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建有专业研究所68家,向市场转移转化技术成果8000多项,衍生孵化了1150家科技型企业。” 2021年,江苏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1%,区域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镇江市世业镇,一座长江中的 “小岛”。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考察,了解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他走进村民洪家勇家的厨房察看,同他们一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他叮嘱当地干部“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七年光阴似箭,世业镇加快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构筑水上交通轴,打造以旅游休闲、高效农业、健康养生等为一体的绿色产业……昔日50多平方公里、不足1.5万人的江心小岛,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岛、音乐岛。 进入新发展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在 “三农”领域尤为突出。能否率先破题,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 江苏,不断重构城乡关系,加速弥补城乡区域不均衡短板。按照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上持续发力;以数字化 “重整”农业、 “重构”农村、 “重塑”农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 “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殷殷嘱托正不断转化为现实。2021年,江苏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26791元,较10年前翻了一番多,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16:1,是全国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调研。“化工企业是关了、转了,还是升级了?”“硫磺集散基地真正取消了吗?”“有多少渔民退出?”“渔民上岸后怎么安置?”总书记边走边问,问得很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引用古诗词点赞江苏美景,并嘱咐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 “碧水蓝天”工程。 400多公里的长江江苏段承担了超过全线70%的货物运量,700多公里的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相当于8条京沪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江河沿线产业密集、城镇密布、人口众多,治理压力巨大。 怎样以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擘画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宏伟蓝图,将 “环境美”作为新江苏建设的鲜明标识之一。 六年后,总书记再赴江苏,在南京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 长江江苏段,一场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的行动强力推进。壮士断腕,化工企业减少4400多家,化工产值削减近半,累计腾退沿江岸线超60公里。 大运河沿线,一条水清、岸绿、景美、文昌的 “美丽中轴”正在崛起。江苏正锚定一条全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丽江苏画卷正徐徐呈现出新的江南盛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