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扫描 前7月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我国油气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油气进口规模总体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了民生需求。 今年前7月,国内原油产量1.2亿吨、同比增长3.7%,天然气产量12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陆地非常规油气及海洋油气开发也取得新突破,页岩油、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4%、7.9%、13.6%,展现了未来油气接续发展的重要潜力。 进口方面,石油天然气行业不断巩固拓展陆路及海上进口通道,完善稳定多元的油气进口体系,促进国际贸易合作,努力化解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影响,全力稳住我国油气贸易基本盘。今年前7月,我国进口原油2.9亿吨、天然气约865亿立方米,来源基本涵盖全球主要油气出口国,为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全线投产 8月24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项目董家口—东营原油管道 (以下简称董东管道)投产一次成功。这是“十四五”期间我国投产的首条1500万吨输量级输油管道,对满足山东省、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展能源需要,优化中东部地区供能结构,推动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董东管道全长365公里,主要输送青岛董家口港区接卸的进口原油,在东营站与东临复线 (东营—临邑)连接,输往鲁宁管道 (临邑—仪征),服务山东省及长江沿线炼油炼化企业。该管道投产后,将逐步替代已运行30余年的东黄线(东营—黄岛)等老旧原油管道,提升输油能力260万吨/年,日输量达到4.3万吨。 在穿越诸城泰沂山脉陡崖的施工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采用1350毫米小管径顶管机成功穿越水平长度358米的极硬岩石,创造了小管径长距离极高强度岩石顶管施工的国内纪录。 自8月15日9时18分起,董东管道从董家口输油站开始,逐段进入投产阶段。本次投产创新使用自主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管道智能检测设备和管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管道本体焊缝质量、几何应力变形点进行严格检测,8月24日实现全线投产一次成功。 全球首个二氧化碳+飞轮储能项目建成 8月25日,全球首个 “二氧化碳+飞轮储能示范项目”在四川省德阳市建成,标志着我国这一储能技术迈开了工程化应用的步伐。 该项目结合二氧化碳储能时间长规模大、飞轮储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利用25万立方米的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进行充放电,能在2小时内存满2万度电,足够60多个家庭使用1个月,是真正的 “零碳超级充电宝”。 该项目可以有效平滑电网波动性,解决间歇性问题,实现电网安全运行,整个 “充放电”过程都不会用到化石燃料,也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零碳排放,绿色环保。 同抽水蓄能、压缩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储能系统不需要高山大川、不需要地下洞穴,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建在任何地方,建设周期不到2年;同电化学储能相比,它不使用稀有金属或贵金属,且工况稳定,在长达30年的使用寿命中,循环效率能一直保持在60%以上。二氧化碳具有无毒、不易燃、易于获取的优势,常温下即可液化,可以方便实现液态存储,存储成本低且安全可靠。 该项目由东方汽轮机、百穰新能源科技 (深圳)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旧风场改造办法近期将发布 近日,在第九届中国风电后市场交流合作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综合处处长陈永胜表示,目前,《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已结束征求意见,国家能源局力争在近期完成程序发布,为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去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 《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意见稿》)。《意见稿》指出,本办法所称风电场改造升级,是指对风电场风电机组进行 “以大代小”,对配套升压变电站、场内集电线路等设施进行更换或技术改造升级。风电场改造升级分为增容改造和等容改造,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和退役。 《意见稿》明确,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上网电价补贴电量部分按原项目电价政策执行,其余电量部分按项目重新备案当年电价政策执行。 据悉,老旧风机被 “以大代小”后,可以有效减小风场的安全隐患和运维成本,同时增加风能的利用率,“发电量可提升1倍至数倍”,增加了发电收益。早期投运风电场风资源好、电价高,但经济性较差,改造紧迫性强。 (本栏目稿件由张楠汇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