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 十年资产增长2.6倍 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6月1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翁杰明介绍,这十年是国资国企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的十年,是国有企业发展最全面、活力效率提升最显著、布局结构优化最明显的十年。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挥主力军顶梁柱作用 翁杰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有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国有企业发挥了顶梁柱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规模看,国有企业有力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截至2021年底,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259.3万亿元,比2012年底增长2.6倍,年均增长15.4%。 从经济发展的质量看,国有企业有力提升了高质量发展成色。近年来,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还承担了全国约80%的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2021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12年下降约33%。 从经济开放的角度看,国有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更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为重点,持续增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目前,中央企业拥有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 二是在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上,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在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聚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开展央地协同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签约项目3849个、参与雄安新区项目超过900个。 在维护国家基础服务安全方面,中央企业建成运营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覆盖全国的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承担川藏、藏中、阿里电力联网工程等一批投资大、收益薄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有力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有力维护国家国防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 三是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国有企业发挥了国家队作用。 打造了一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十年来,中央企业建成了70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7个创新联合体,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央企业聚焦自主可控,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效填补多领域空白,集成电路、5G通信、高速铁路、大飞机、发动机、工业母机、能源电力等领域 “卡脖子”问题不同程度缓解。 四是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国有企业发挥了先锋队作用。在加大社会贡献上作表率,在促进民生改善上挑重担,在保障人民安全上当先锋。 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企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 “1+N”系列文件的出台再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翁杰明表示,十年来的国企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实施,有力破解了一批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许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涌现出一批活力竞相迸发、动力更加充沛的现代新国企。 第一,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国资监管体制取得明显成效。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从法律上、制度上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到确立。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各治理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正在形成。国资监管体制更趋成熟完善,构建形成全国国资监管大格局。 第二,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国有经济的布局应该主要集中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推进重组整合,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新组建、接收企业9家。中央企业数量从十年前117家调整至97家,几个重点领域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70%。深入开展瘦身健体,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特困企业治理,建立压减长效机制,有力解决了长期以来政企不分、社企合一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重组整合,中央企业主责主业更加突出,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在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创新发展、畅通产业循环、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支撑作用不断彰显。”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在总体方向上,更加注重整体谋划、重点推动。在推进方式上,更加注重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在实施效果上,更加注重发挥重组整合协同效应,确保实现 “1+1>2”的重组整合目标。 第三,提高国有企业活力效率取得明显成效。三项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破冰破局,围绕能上能下,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中长期激励政策工具广泛应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力促进了经营机制转换,活力和效力显著提高。 翁杰明强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得到了根本性加强。下一步,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国企改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和效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社会已有普遍共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统筹做好混改的把关定向。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改革的全过程,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牢牢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根据不同企业的功能定位,对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一企一策”制订方案,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同时,加强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全过程的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是持续完善混改的制度体系。加强和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顶层设计,先后制订出台了20多个制度文件和配套政策,形成了覆盖混改各个工作环节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环节及流程。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土地处置、财政税收、资产定价等改革当中的共性难点问题,完善操作规范,清除改革“路障”,减轻了改革的负担。 三是积极拓宽市场化的引资本渠道。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搭建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平台,对混改过程中涉及的国有资产交易流转,一律通过资本市场公开进行。2013年以来,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引入各类社会资本超过2.5万亿元。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所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分别超过70%和54%。 四是着力深化系统性 “改机制”工作。坚持系统思维、协同推进,避免 “一混了之”,充分释放混改企业资本融合的优势,推动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当先锋、作表率。 “通过混改,涌现出一大批主业突出、公司治理优、创新能力强、活力效率高的优秀企业。”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坚持 “三因三宜三不”的原则,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积极稳妥地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围绕推进混改企业深度转换经营机制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以混促改,务求改革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