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动能 数字经济发展成热点
■ 中国工业报 经晓萃 “到204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6%左右,数字技术与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将深度融合,城市建设实现万物互联、企业生产将实现全面智能、社会治理规则将被重构,大家将生活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新世界。”赛迪集团总经理、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在近日召开的 “2022年IT市场年会”上对未来数字经济时代进行了展望。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2022年IT市场年会”主题为 “关键技术创新·聚变数字动能”。会议邀请了主管领导、业界专家、企业领袖、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等精英代表共聚云端,围绕数字技术、市场前景、产业趋势等展开前瞻性分析,系统探讨数字产业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为推动关键技术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提供智力支撑。 数字变革已势不可挡 目前,世界已经全面进入数字经济时代,随着5G、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催生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 赛迪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IT技术的变革创新已经成为驱动世界变革发展的巨大动能,是新一轮科技博弈的焦点,也是全球产业布局和经济复苏的重点。 近些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使得我国已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领先的数字经济大国。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10%。 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创新性强、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现代化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理事长、中纪委驻工信部纪检组原组长、工信部原党组成员金书波则表示, “十四五”时期既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在数字转型的大背景下,IT产业作为实现 “双碳”的助力器,不仅需要从自身着手,通过技术的进步推进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更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方式带动其他产业加速实现 “双碳”目标。因此,IT关键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创新意义重大。 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开始于2015年,以当年7月发布的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开端,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增了数字创意产业。2017年,数字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经过近些年来的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正不断向纵深领域扩展,当前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我国庞大的市场和用户群体,为数字经济创新创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使得我国互联网巨头的创新成果不断孕育出来,如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百度的人工智能等创新成果,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近年来我国信创工作蓬勃兴起,中国IT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有了重大进展,逐渐从政府办公领域扩展到各行各业,大大缓解了关键核心技术被 “卡脖子”的情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网络强国的进程。 企业须具备数字化思维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市场规模为31.3万亿元,2019年为35.8万亿元,2020年为40.5万亿元,同比增速13.16%。截至2021年11月,开通5G基站139.6万个,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过70%,5G终端用户达到4.97亿。 数字经济在中国快速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以企业为例,对于其自身转型升级和创新所可能带来的风险考虑过多,不敢去进行积极探索,宁愿选择观望的情况很常见。 张立指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不可逆的趋势,企业必须构建数字化思维,适应数字化趋势,谋随势变,定而后行。他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要积极探索关键技术创新的路径。针对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等关键环节和关键产品,结合IT技术和生态的变革特点,探索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路径和方法,增强重点行业、重点技术在供应链补给中的作用,如提升工业互联网对供应链安全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速升级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 二是要积极创新数字应用的模式。数字应用和实践重点从产业融合和数字化实现方式两方面开展创新。这既要兼顾行业企业、IT企业的成本和效益的关系,也要考虑落地区域的承载能力。因此,加快对行业的深度调研,激发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需求,创新出二者兼顾的商业模式。 三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布局。“东数西算”是新基建提出后,对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的重大战略布局,加快贯彻落实 “东数西算”战略,有利于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四是关注数据安全等相关问题。面对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以及不断突出的数据安全问题,不仅要在数据安全立法方面加强工作,在法规的普及宣传等方面也要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