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要支撑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的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更是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力支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依托。”5月24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在 “金砖国家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制造发展论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论坛上表示。 从2012年数字化转型概念的首次提出,距今已有十年的时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制造产业的演变和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达成共识,特别是在疫情重挫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更加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日益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倍增器”。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蹄疾步稳,从概念普及到行业深耕,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高效连接,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实现途径。产业规模也逐年递增,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迈过万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实施政策,区域错位发展政策基本形成。2018年以来,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制定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利用多元化的政策工具支持产业应用发展。多地还通过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投基金、给予税收与电费支持等方式,引导本地工业互联网发展。2022年,21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工业互联网列入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积极部署,多地加快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 鲁春丛表示,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四年多以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大功能体系快速推进,全国的5G基站已经超过161万个,高质量的外网实现了地市的全覆盖,五大顶级节点建成并运行,特别是二级节点正在全面的快速的建设和运营。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影响力的已经超过150多个,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也在快速的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已经覆盖了14个重要的工业领域。 二是应用模式持续深化,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加速工业机理模型的汇聚沉淀,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也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高效运转。大家也都了解到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从研、产、供、销的服务转向综合集成与系统创新,特别是向生产控制环节加速延伸,目前已形成了平台化的设计、智能化的生产、网络化的协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的应用模式。 三是应用范围快速延伸,已经拓展至钢铁、机械、电子装备、医疗交流等40多个国民经济的重点行业,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融合应用实践,特别是中国利用5G发展的独特优势,现在三个大的应用商都在积极的推进5G+工业互联网,最新的数据是在建的项目已经超过2400多个,特别是在电子设备、装备制造、钢铁22个重点行业打造了上万个应用创新的案例和20个典型的应用场景,成为工业互联网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看到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比如说行业数字化水平的差异大,既懂工业又懂数字化的人才缺乏,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投入大,周期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鲁春丛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夯实技术产业技术,加快5G工业芯片模组、智能传感终端、基础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创新突破,要进一步的深化融合创新应用,持续扩大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激活数据要素的潜能,提升企业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构建跨界融通的生态,开展多方的团体赛,加强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