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伟大变革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字经济成稳增长关键力量
■ 中国工业报 胡明旺 作为连续五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国家重点战略任务,数字经济既是我国把握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发展阶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力量。 2022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5月26日在线上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等部门相关负责人齐发声,释放政策利好,将 “适度超前”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数据交易所建设,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等,持续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将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导向,协同推进基础设施、技术创新、融合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2011年-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增长4.12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06%,并有望在“十四五”末占GDP比重超过50%,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 “半壁江山”。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北、贵州等省市,都制定了相关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目前已稳居全球第二,网民数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布局。千兆光网具备覆盖3.2亿户家庭能力,5G基站超过160万个。网络零售市场规模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电子商务、移动支付、远程医疗等不断发展壮大,2021年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2.1万亿元。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今年以来带动各方面投资超过1900亿元,其中推动西部地区投资同期增长了6倍。 广东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不断提升,近年来,广东省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5月29日,广东发布的 《广东新型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5.2万亿元。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广东数字产业化增加值规模约1.73万亿元,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企业达2.2万家,居全国第一。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广东省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约3.47万亿元,亦是全国第一。在数据中心产业方面,“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前,广东省发布 《广东省5G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 (2021-2025年)》进行提前规划。 日前召开的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提出,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更大突破,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5%左右,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都位居全国前列。 5月29日,在湖北省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湖北省经信厅厅长刘海军透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在数字经济等新赛道上,湖北的数字产业化呈现加速集聚之势。2017年-2021年,湖北数字经济规模由1.2万亿元增至2.1万亿元,占GDP比重由33.8%升至42%。 多部门释放新一轮利好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数字经济作为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谋求竞争新优势的首选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国务院印发了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了 “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蓝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规划概括起来就是要重点做到 “六个着力”:着力夯实基础,适度超前部署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着力激活潜力,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着力推动转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稳链强链,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着力强化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着力优化环境,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今年2月,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明确,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4月发布的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不同地区之间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的统一以及信息化嵌入,推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同月,工信部发布的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要求从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等方面夯实基础设施。 一揽子针对性强的政策文件,彰显出国家对数字基建 “对冲”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指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布局,是2022年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发力点。同时,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通过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将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为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带来支撑。 “‘十四五’时期,以消费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数字经济上半场蓬勃发展,以产业互联网为主要增长点的下半场势头强劲,数字经济大有可为。”林念修表示,下一步将适度超前部署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光纤网络扩容提速,5G规模部署和融合应用,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 “东数西算”工程,抓紧在全国建设10个数据中心集群。 中央网信办副主任曹淑敏当天表示,将积极推动数字中国整体布局,将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对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协同攻关,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全面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对保障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激发数据潜在价值,促进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数据安全处处长雷楠透露,工信部正研究编制 《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将支撑保障数据要素有序开放和深度利用。 “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 北京冬奥会核心系统100%上云,所有场馆及连接道路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一码通行”为我国全力打好防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4.69亿……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发力方向,今年以来,围绕数字基建,从中央到地方形成政策举措 “同频共振”,谋划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有数据预计,5G、AI(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投资拉动乘数效应达6倍左右,到2025年数字基建将给我国信息消费创造8.3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联合国把数字经济分成以ICT为核心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平台为核心的新兴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化转型驱动的传统行业转型三部分,其中数字基础设施是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核心力量,决定数字经济发展的潜能和竞争力。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战略,构建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发展的新优势。 围绕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更多支持举措将进一步发力。其中,我国将坚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以建带用,以用促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场景协同发展。 据了解,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方面,主要有: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布局,促进数据高效采集和传输;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引领,实施工业大数据价值提升行动,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发展一批面向细分场景的工业APP;加快数据确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规范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深入推进 “东数西算”工程;支持数据交易所建设,完善运营体系,培育一批数据交易服务商。 自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新基建以来,我国数字基建综合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样板。今年我国经济工作定调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部门密集出台指导政策,统筹在相关领域加力布局适度超前的数字基建,为技术创新汲取动力,为转型升级添活力。 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布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2021年达到45.8万亿元,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有效发挥了稳增长主力军的作用。 “东数西算”是今年以来国家层面最重要的数字基建项目之一,相关地区已经根据整体规划展开火热的投资建设。 在贵州清水河大桥上,工人正在架设贵阳至武汉的省际直连光缆线路。作为 “东数西算”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之一,贵州今年上半年将建成17条直连网络,届时全国17个省份与贵州的数据读取调用将实现极低的网络时延;在江苏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三角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施工建设,3月份投入实际运营…… 据估算,“东数西算”工程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 “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开启,预计每年将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数据中心建设涉及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等长产业链条,带动效应巨大。 信息高速路的打通,是为了让更多数字化应用跑起来,畅通数字经济的 “大动脉”,一幅全新的数字中国图景正全面铺开。
相关报道 通力合作促共赢 河北立法助推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 ■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近日,河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 《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该 《条例》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据介绍,《条例》共九章81条,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保障和监督等方面作出规范。 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河北省围绕做大做强做优全省数字经济,大力实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了解,河北省数字经济规模从2016年的777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1万亿元,年均增长11.7%,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24.4%提高到2020年的33.4%,规模居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10.5%,占GDP比重达33.4%。 2021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收入达到2367亿元,同比增长22.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1-4月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26.4%。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2%,居全国第3位。工业互联网带动经济增长指数为73.5,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8.8,排名全国第7位。 然而,核心产业规模小、制造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成为河北数字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遇到的一些难题。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周英表示,破解数字经济发展难题,亟需制定一部数字经济领域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在国家层面尚未进行专项立法的前提下,加强新兴领域立法探索,对打造河北省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加快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 《条例》提出,应当制定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推动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等传统优势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形成数字设计研发、智能生产制造、数字运维等领域的自主数字产品和数字服务,推动传统产业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优势。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普及数字化应用,促进集群企业协同发展。 《条例》指出,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效能。推动实施 “互联网+”绿色制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应用,提高绿色制造效率和效益,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条例》还提出,加强数字技术在能源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应用,加快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生产的数字化改造,提升能源生产效能。此外,引导钢铁、建材、食品、医药、煤炭、石化、汽车等大型工业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鼓励工业企业与平台对接,推进网上交易、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延伸,提高供应链产业链协同水平。 推动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首次专设京津冀数字经济协同发展一章,也是 《条例》一大亮点。 精准把握河北 “三区一基地”建设功能定位,《条例》要求对接京津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成果,构建与京津在要素、网络、标准等方面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条例》指出,河北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动与北京市、天津市协同建设移动基站、传输光缆、算力等信息基础设施,协同建设工业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民生等融合基础设施,协同建设重大科技、科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协同、布局协同、应用协同,推进与京津执行统一的数据技术规范,实现公共数据信息系统兼容。 《条例》指出,根据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功能定位,协同谋划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布局,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集群、产业链生态,提升区域内数字经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