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指数”发布 专家聚焦锂电供需缺口
■ 中国工业报 经晓萃 4月28日,2022“锂电之都”产业生态及供应链大会在四川省遂宁射洪市召开,主题为 “共筑锂电新生态,共赢双碳新时代”。 大会上,遂宁市委书记李江强调,射洪锂电产业已经辐射至遂宁全域,遂宁锂电产业加速集聚壮大,形成了锂电资源开发到锂电产品全体系发展局面,推动了锂电全链条升级,遂宁锂电产业具有全域出彩的潜力。 会议旨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和四川省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部署,共商锂电发展大计,共谋锂电产业未来,共启 “锂电之都”新征程。 锂电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迅速,大型储能电站建设已经开始,锂电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根据会上发布的 《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锂电池的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65GWh。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指出,当前我国锂电产业面临锂资源供不应求、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未来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建议加大对锂资源的勘查力度,并着重研究盐湖提锂、电池回收等关键性技术,逐步推进盐类研究人才保障工程和国家研究平台建设。 据悉,“十四五”时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五年。规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等已成为锂电产业绿色供应链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表示,我国大力支持锂电产业及下游应用市场发展,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打造更为安全、更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护航我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认为,我国要大力发展储能,构建能源互联网,从安全性角度出发,必须大力发展固态锂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加大对钠离子电池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使其在储能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遂宁锂电业形成优质生态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来,遂宁锂电产业在射洪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功孕育出知名的碳酸锂供应商天齐锂业,形成了优质的锂电产业生态。 如今,锂电产业已从射洪一隅辐射至遂宁全境,从前端原材料拓展到终端应用,汇聚了52家锂电企业,奠定了千亿产业集群的根基。“十三五”以来,遂宁市锂电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50%,初步构建起锂电资源开发、锂电池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链,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 “锂业之都”称号,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发展锂电产业链的重要地区。 四川省副省长罗强在会上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谋划、前瞻布局四川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为培育增长新动能、厚植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据悉,射洪市正在争创全国百强县,享受四川省委、省政府 “一县一策”重点支持,积极实施 “锂电之都”核心区、公园城市实践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等 “一揽子”行动,将为射洪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深耕行业30年的天齐锂业,作为国内唯一全产业链的矿业公司,董事长蒋卫平表示,将发挥国际矿业跨国公司的引领带动作用,为遂宁乃至中国锂电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要素集聚集约化贡献力量。 会上,赛迪顾问与射洪市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 (遂宁指数)。据赛迪集团总经理兼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介绍,该指数是国内第一个以地区冠名的全国性锂电产业指数,第一个国内大数据平台智能发布的锂电产业指数,第一个国内 “季度+年度”双周期、高频次发布的锂电产业指数。力求全面、综合反映当前全国锂电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所处阶段特点,是锂电产业发展的晴雨表、产业投资的风向标。 专家建言如何解供需之忧 郑绵平表示,长期以来我国需要大量进口锂原料,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同时我国是目前世界唯一从国外进口锂辉石和卤水生产锂产品的国家。他估算,仅考虑国内锂电动车和储能等需求,我国对碳酸锂供需缺口到2025年将达到15万吨,2030年将达到35万吨。 为解决我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的锂资源供需问题,郑绵平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加大资源勘察力度,拓展锂资源研究。“我国锂资源储量大约为795万吨,约占全球储量的7%,居世界第4位,其中盐湖锂、硬岩锂等资源丰富。”郑绵平指出,要发挥我国多类型的内外生锂矿产资源优势,加大国内的资源开发,拓展资源研究。对于含锂盐湖、伟晶岩,含锂的深部卤水等有待查明的锂资源,需要进一步投资调查并投入工程量,使潜在的资源能转化为可开发的锂资源储量。 第二,重视外生矿产资源关键技术的研究。郑绵平特别强调,要重视超前提锂等盐湖提锂技术的推进,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锂的回收利用率,同时盐湖开发应当制定灵活性、适应性的方案,做到 “一湖一策”,利用盐卤提锂减少盐田面积,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三,重视 “城市矿山”,大力推进家电的综合回收利用。他表示,要坚持国家引领,依托重点企业,联合科研单位,进一步开展电池回收领域的关键技术联合攻关,2021年我国已经成功回收约3万吨碳酸锂,预计到2030年我国 “城市矿山”碳酸锂回收利用量将达到15万到16万吨。 第四,持续优化布局国外锂资源,鼓励国内企业联合开发境外优质盐湖锂资源和其他优质锂资源,但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的政策布局,评估成本,理性投资,避免在国际市场中无序竞争。 第五,加强人才保障工程,构建国家创新平台。郑绵平指出,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盐类资源开发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