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代增强型核电机组建成投运
■ 中国工业报 郭 宇 近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增强型核电机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2号堆”在福建福清核电站正式具备商业运营能力。至此,我国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的国家级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截至2022年2月底,中国在运营核电机组达到40多台,装机容量超过4200万千瓦。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核能年发电量为3400多亿千瓦时,超过法国跃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核电发展潜力更大,2021年中国核能发电占国家总发电量5%左右,而法国则达到了70.6%。 华龙一号成为中国制造名片 据了解,截至2022年2月底,我国目前在建核电机组达到20台,装机容量约2600万千瓦。其中三代核电机组10台,这中间有至少5台 “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共同开发,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其设计采用了先进的安全设计理念与技术,满足全球最新的安全要求和国际第三代核电的需求。 目前,作为 “中国制造”走向国际的新名片, “华龙一号”和中国高铁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中核集团已经拿下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国家的建造合同,而一些国家正在与我国进行引进谈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华龙一号”的出现为我国核电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业内专家认为, “华龙一号”最大的功绩,在于通过自主创新完成了一整套世界先进核电技术规范和专利体系,为中国核电发展锻炼和培养了年轻化高素质的专业科研队伍,这一点弥足珍贵。 目前国内在建三代核电技术包括华龙一号和VVER1200,技术路线以华龙一号为主。华龙一号是充分利用现有设计技术和装备制造体系、渐进式改进形成的三代核电技术,95%的设备采用成熟的设计和制造工艺,关键设备如主泵、蒸汽发生器、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均采用成熟定型产品,具有丰富的工程应用和运行经验。 目前华龙一号国内首堆——福清5号机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均已成功商运;VVER1200在俄罗斯已有四台机组商运,两种技术路线均具备了批量化建设的条件。 核电装机市场稳步提升 在华龙一号商业运作逐步成熟的时候,我国核电电价也逐步与火电相持平,同时在国家的支持政策下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市场潜力依然巨大。按照国家能源发展相关规划,据有关单位预测,到2035年前后,我国核电装机规模应达到2亿千瓦左右,年均新增10台套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这是中国未来成为世界核电第一产业大国的物质基础。 截至2022年2月,根据现有数据统计,沿海厂址待建机组数至少有72台。按现有规划的目标,厂址可满足 2022-2030年均 6-8台新建机组建设需求。 从核电机组上市龙头企业的业绩来看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中国广核运营管理的核电机组总上网电量约为462.02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31%;公司控股子公司上网电量约为364.89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3.72%。 中国核电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约170.99亿元,同比增加22.78%;净利润约28.84亿元,同比增加53.25%。截至2022年3月底,中国核电控股在运的核电机组共25台,总装机容量2371万千瓦,约占全国商运核电机组的43.52%。公司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国内能耗双控力度加大,煤炭价格高企,火电企业发电动力明显不足,在大量省份和地区引发电荒。核电具有低成本、发电稳定且不受气候影响等特征,发展核电是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国清洁新能源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 上海电气作为核电设备制造商2021年在核电领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全年新增核电设备订单人民币89亿元,累计出产发运核电主设备12台套。 同是制造商的中国一重具备了核岛一回路核电设备全覆盖制造能力,在中国核岛装备的设备供应中技术先进。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31.28亿元,同比增长16.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29.05%。 新政策提出有序发展 3月22日,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规划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切实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 中核集团首席专家、科技委常委王黎明表示,从战略角度来说,除了保证核能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占据稳定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从能源安全角度的考量。从长远考虑,核电事业发展在国家的能源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逐年降低,规模发展迅速,但在生产、上网、输送、储能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迫切需要稳定的基荷电源支撑大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核电具备运行稳定、可靠、换料周期长等特点,适用于承担电网基本负荷及必要的负荷跟踪,是在化石电源逐步退出后作为基荷电源、保障能源安全的最佳选择。应该从战略性和前瞻性层面充分部署,因为核能的发展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联系着国家发展的未来。 王黎明认为,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应在推动核工业科技创新与自主可控发展上主动作为,加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保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安全。着力加强核工业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和前沿技术攻关,积极布局一批面向中长期的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推进新时代核工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推进先进核动力、核能、核燃料、后处理技术等自主攻关,抢占核工业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