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力量入局 汽车产业跨界融合加快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伴随软件在汽车价值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以及新服务体系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将带来更多附加价值机会,科技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革命中的技术和模式积累,正成为其跨界汽车产业的 “敲门砖”。 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车百智库研究院牵头形成的 《跨界融合与汽车产业新力量》研究报告 (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汽车软件占比大幅提升成为跨界新动能,跨界融合为汽车服务体系创造着新增长极。然而,我国在智能汽车核心技术领域落后,面临大规模组织跨界企业和跨产业技术挑战,现有的汽车管理体制仍难以适应跨界融合发展。 “智能汽车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要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我们在核心技术如芯片和操作系统上还是受制于人,在驾驭多产业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上还非常欠缺,在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的管理流程和认证体系仍缺乏经验与标准。这些工作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一朝一夕地打通打透,需要跨界融合的这些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集中力量逐一进行破解。”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北汽集团原董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安庆衡如是建议。 跨界新力量 “多路径”入局 “我国跨界融合优势产业在ICT领域,跨界融合正加速我国汽车产业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像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电池、电机、电控,正代替传统的变速箱、发动机、底盘成为新的技术。”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嘉琪分析。 “新力量面临的挑战就是缺乏整车生产的制造经验,一方面是对于零部件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要抗粉尘、抗腐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大幅减少,涉及的产业链更庞大,整合起来更难。还应看到,整车企业的生产资质比较困难,截至目前仅16家企业通过申请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大多数新力量还是通过合作造车或收购的方式获得资质,这恰恰是整车企业的优势。”梁嘉琪坦言。 造车新势力入场之后,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带入引发销售模式的变革?对此,梁嘉琪分析,面对这一新形势,车企目前普遍有三种应对路径。一是大规模的投资收购,这一路径的好处是能够快速补齐技术短板,加速产品量产落地,但其也要承担技术不达预期的风险;二是单向合作研发、强强联合,即具备一定研发实力的整车企业可以和单一领域或者多项领域领先的供应商或者科技企业合作,一方面有助于整车厂保持话语权,双方参与到研发当中,另一方面有助于整车厂长期建立自己核心的技术研发和核心技术体系;三是自主研发,传统整车、零部件企业多是通过成立单独的软件部门和独立的子公司以提升核心技术自研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跨界新力量 “多路径”入局,正赋能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互联网、ICT等跨界新力量基于既有的思维、技术、产品、业务等方面的优势,正沿着汽车品牌商、汽车供应商、汽车生产商三条路径大举进入汽车产业,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 科学界定汽车产业 “壳资源” 汽车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报告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前景超乎想象,但首先要解决顶层战略设计的问题。在政策层面,一是建议借鉴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智能汽车领域也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二是建议设立或完善汽车事后监管机制和整车生产企业闲置产能退出机制,以优化我国事前准入监管环境。 要完善汽车事后监管机制,以优化事前准入监管环境。智能汽车时代,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优势,建立起有利于技术进步和市场创新的门槛和监管环境,激发各类新力量主体发展智能汽车的积极性。针对我国事后汽车产品缺陷召回机制存在的问题。 要建立完善的整车生产企业闲置产能退出机制。报告强调,针对 “壳资源”或是限制产能过多等导致各地产能饱和的问题,可由发展改革委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银监会等部门,统筹协调跨部门资源,合力建立合理的市场退出机制,释放企业长期闲置的产能,或引导并协助 “空壳”生产企业退出市场。完善的退出机制能有效避免 “壳资源”成为一种高溢价的交易品,各省市也可引入新的更有价值的产能,有助于解决跨界新力量、造车新势力产能短缺的问题,推动更多新的汽车生产企业进入,并提高我国汽车产能利用率。 应科学界定汽车产业 “壳资源”。改变以往以规模大小定义汽车落后产能的标准,综合考量企业的产能与产量比 (即产能利用率)、成立时间、专利数量、生产工艺、运营效率、管理水平等因素。与此同时,由市场推动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推动 “壳资源”退出。在汽车产业,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推动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进行整合,鼓励兼并重组后的汽车生产企业实施 “减重重组”等。此外,还应加强信贷政策管控,严禁银行为汽车产业“壳资源”新增授信。报告建议,银行对 “空壳”生产企业现状、发展前景、产品质量、生产工艺、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应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对于的确有竞争力的企业应给予支持,对于 “壳资源”,减少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传统车企将自身转变成一家以软件研发能力为核心的汽车科技公司困难重重,而跨界新力量长期缺乏生产制造经验。面对大跨度的新技术群,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科技公司,都难以独自掌握全部技术,只有跨界协同才能弥补短板。报告建议,应引导汽车产业的骨干企业与有能力、有技术的跨界新力量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千亿级 “航母企业”,在企业准入资质、招标投标、市场开拓等方面予以支持。其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国家科技资金、技改资金、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示范项目、上市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为跨行业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企业层面,一是建议新力量利用资本或加入联盟等方式加快整合汽车产业资源,并不断探索既有优势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方向;二是建议传统车企在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开发模式、人才架构、销售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形成齐备的上下游资源,新力量携带大量资本入局汽车产业后,能通过大规模投资与我国汽车产业链上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快整合汽车供应链资源。在产业联盟内加速产业链资源、技术专利等,能使新力量快速触达和建立起上下游资源,实现共赢。 “跨界融合不仅是一个概念,实际也成为不少企业共同的实践。传统汽车产业链不可能涵盖全部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等新领域、新产业、新技术,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不是某单一行业或企业可以完全承载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通信行业的跨界新力量与传统汽车企业具有天然且极强的互补性,促进跨界融合能够加速我国汽车产业 ‘新四化’进程。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更要认清形势,要采取实际行动,积极拥抱跨界汽车企业。大家发挥优势,各取所长,促进融合,才能构筑我国汽车产业新优势,才能真正把自主品牌汽车更快搞上去,以加速推动我国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安庆衡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