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精准服务 宁波工业投资提质扩量
2021年,浙江省宁波市经信局深入贯彻全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部署要求,聚焦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狠抓工业投资提质扩量,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向好。 工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规划引领,工业投资迈上新台阶。宁波市系统谋划编制 “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X+N”规划体系,实施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等专项方案,编制发布宁波市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和产业用地标准,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推动工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1088亿元,同比增长20.4%,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7%和21.7%。全年竣工投产项目1145个,完成总投资超470亿元,成为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量超过6000亿元的重要支撑。 落实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宁波市持续推进以 “10个以上百亿级项目和100个以上十亿级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双百工程”,滚动建设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建立完善重大项目困难问题定期排摸和分级协调解决机制,市政府定期召开重大项目协调会,炼化一体化、旭升科技、荣安生物等项目的困难问题得到及时精准解决。2021年,120万吨/年乙烯工程、吉利极氪工厂等 “双百”工程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52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2%;东方电缆高端海洋能源装备项目等15个 “双百工程”项目竣工投产,英力士苯领树脂项目等14个 “双百工程”项目实现新开工。 围绕 “绿新高”项目,产业转型取得新进展。宁波市加强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培育,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等专项扶持政策,开展产业链标志性企业、项目、技术、平台、活动 “五个一批”培育行动,深入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21年,新材料、高端装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60.5%、37.2%和23.8%。实施市级关键核心技术或替代进口产业化等工业投资项目150个,其中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等一批产品成功实现产业化,并打破国外垄断。制定星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评价标准,实行分层分级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创建,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绿色设计产品3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其中绿色工厂入选数量占浙江总数的44%,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 聚焦数智化,技术改造取得新成效。宁波市加速壮大新智造企业群体,全年实施1000万元以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427个,累计建设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258个, “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31个,行业成套装备智能化改造项目26个,其中,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11个,数量均列浙江第一。积极构筑服务支撑体系,推进supOS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浙江蓝卓列入全国十五大 “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创元Neural-MOS系统为重点,实施北仑模具行业数智化改造全覆盖,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5%以上。 强化项目保障,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作出新探索。宁波市落实工业用地总量保障,创新土地出让机制,推广实施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供给方式,实施差别化供地政策,2021年全市出让工业用地2.03万亩,占出让土地总面积的62.9%。加快低效工业区块改造,推进 “产业更新、功能转换、拆除重建、局部更新、零星归宗”等5种模式改造提升,全市盘活工业用地1.75万亩,新增工业厂房面积334万平方米。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进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目前总规模100亿元的甬欣韦豪半导体产业基金已组建运作,总规模39亿元的宁波通商新能源基金正在加快组建;首次推出规模430亿元的 “绿色工厂提升贷”,已有58家企业获得绿色金融专项授信额度21.3亿元。 发挥工业投资 “压舱石”作用 下一步,宁波将坚持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总要求,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发挥工业投资在稳增长、调结构、强竞争的 “压舱石”作用,努力为浙江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施工业投资攻坚行动。实施宁波市工业投资攻坚行动和新一轮规上企业技术改造三年全覆盖行动,建立 “大优强” “单项冠军”等重点企业谋划储备项目清单,确保全市工业投资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完善各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项目机制,强化困难问题闭环管理机制,形成责任分工明确、项目审批联动、要素合力保障、问题统筹协调解决的工作推进体系,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坚持清单式节点化管理,实施 “四个一批”项目。围绕 “谋划招引一批、前期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建立年度重点项目清单,实施 “全流程、清单式、节点化”管理,细化开工、竣工等项目建设关键节点月度进度跟踪,推进谋划项目转前期、开工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促进度、竣工项目见成效,力争全年实施工业投资 (技术改造)项目3000个,新开工项目800个以上,竣工项目800个以上。 坚持全过程全要素保障,实施 “亮晒比”竞赛活动。组建成立实体化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班,抽调发改、资规、能源、生态环境、金融等多个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审批和土地、能耗、排放、资金等资源要素保障。强化考核激励约束,完善 “年目标、季分解、月落实”责任分工体系,建立 “月通报、季评价、年考核”的“亮晒比”竞赛机制,把工业投资攻坚行动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与激励措施挂钩,市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资金向重大项目、攻坚行动成果突出区县 (市)倾斜。 (宁静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