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中航重机在消灭亏损源、解除关联交易、做实企业做大利润等重大事项上做到责任到人。主要领导一马当先、专挑最难啃的硬骨头,迎难而上;分管领导一厂一策,限时督战,定期决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战斗。 聚焦主业,强化管理,中航重机慢慢强壮起来,综合效益逐渐达标:利润从亏损3亿元,到年盈利节节上升 ,资本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多家知名基金公司先后抛出了橄榄枝。 多年前,中航重机曾向银行贷款10亿元用于企业发展。8年多时间,仅利息就高达数亿元。如不卸下这个沉重的包袱,企业只能负重前行。 2019年12月19日晚,中航重机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成功定向增发融资13.27亿元。这笔资金将用于中航重机先进锻造产业基地、航空环形锻件生产线、国家基础件液压项目和军民两用热交换器等主业项目。 据了解,这是该公司10年前融资16.8亿元之后,再度亮剑资本市场。以实业资本获取利润进军资本市场,再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促进实业升级,构建两翼齐飞的战略梦想,这是姬苏春 “1+1﹥2”的战略构想。 如何把 “不可能”变成可能? 聚焦主业,强化管理。2017年至2020年中航重机规模逐渐从56亿元、54亿元、59.8亿元发展到66.98亿元,一路高歌;年利润从亏损3亿元,到年盈利1.65亿元、3.33亿元、2.75亿元和3.44亿元,资本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不少知名基金公司抛出了橄榄枝。 2021年1月15日,中航重机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19.1亿元,将用于航空精密模锻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特种材料等温锻锻生产线建设等项目。 短短半年时间,19.1亿元融资全部到位,及时注入各重点支持的产业中,相关产业如 “久旱逢甘雨”,生机勃勃。 短短两年时间,公司成功融资32.37亿元,实现精彩一跃。 以实业资本获取利润进军资本市场,再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促进实业升级,构建两翼齐飞的战略梦想,这是姬苏春 “1+1﹥2”的战略构想。 激活 人们在问:中航重机,究竟做对了什么? “瘦身健体,让企业轻装上阵;机制灵活,让公司健步如飞”。姬苏春坦言,为什么一些国有企业成为民企免费培养人才的“黄埔军校”?就是激励机制不到位,留不住真正创造价值的人。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中航重机在推进瘦身健体的同时,广泛开展了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例如,中航重机所属的永红航空机械有限公司,为了彻底落实军民、民品分立,于2016年将民品公司以独立法人的身份搬到50公里外,避免同在一个厂区、现吃一锅饭的 “近亲繁殖”。 据悉,2020年,中航重机至少有3~5家企业高管团队,将获得400万~600万元的分红奖励。 此外,中航重机还在部分企业探索了职业经理人制度。所谓岗位分红激励机制,即采取 “规定动作”和 “自选动作”相结合原则,激励相关企业 “跳起来摘桃子”。完成目标值后,根据新增利润给予高管 (除年薪外)15%~20%卓越奖励。 在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这个亚洲规模最大的热交换冷却企业,一切都以国际化为标准。据该公司总经理杨飞舟总结,军品和民品是两种不同的生态玩法,如果用军工企业的管理模式去管理民品,那就是一个 “死”字。 因为,军品的研发模式不计成本研制成功为止。而民品新品的玩法是快速抢占市场,有效控制开发成本,一切以效率为先,速度为本。 近年来,他们以国际市场为牵引,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营业收入从三年前的2亿元、3亿元、4亿元连年递增。2021年营收突破5亿元大关。 火爆的业绩有足够吸引力的收入作为支撑。该公司领导原本是总部中层干部,收入大多在20万元左右。如今独立动作后,收入由基础年薪+绩效分红两部分组成。分公司领导的年收入有时超过总部领导的年薪,收入高达60、70万元人民币。 让下属企业收入超过管理机关,让员工收入超过总经理、甚至董事长,这在军工企业极为罕见。姬苏春说, “这不是收入多少的问题,而是以机制灵活触动体制变革的大问题”。 业绩背后,是中航重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聚焦航空主业,突出强军首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