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观察 辽宁阜新经济转型20年 从煤炭依赖到绿色发展
■ 韩丽娜 近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阜新市委常委、副市长赖化平介绍了阜新经济转型20年取得的成就和变化,并分享了转型实践经验。 2001年5月28日,中共阜新市第九届党代会做出了实施经济转型的战略决策。同年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确定阜新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从此,阜新拉开了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道路的序幕。 中国工业报了解到,20年来,阜新切实履行维护 “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懈奋斗,经济转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阜新彻底摆脱了“恋煤情结”,构建新型工业体系。转型初期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目前,阜新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正向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迈进。未来阜新将集中承接首都高新技术产业溢出,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方面,将积极开展装备制造配套产业的融入,横跨两个区域的阜新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实现六大转变 赖化平介绍,通过20年的转型实践,阜新主要实现六方面重大转变。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由低速徘徊向稳步发展转变。地区生产总值由70亿元增加到504.6亿元,是转型前的7.2倍,年均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5亿元增加到44.4亿元,是转型前的9.8倍,年均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由29.2亿元增加到194.8亿元,年均增长10.5%。2018年以来,在全省实绩考核中,阜新连续三年进入第一方阵,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已经形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产业单一向多元支撑转变。以煤炭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扭转,煤炭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2.4%下降到2.3%,培育壮大了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 “四个优势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0%,氢能源、智能无人系统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多元支撑、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功能日益健全,由工矿型城市向复合型城市转变。 “三位一体”规划布局促进了城市组团式发展,玉龙新城在城市北部崛起,主城区面积由49.2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多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由生态脆弱向绿水青山转变。全市森林覆被率由22.3%提高到2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34.14%提高到43.26%,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由39.6%上升至80.9%,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海州露天矿治理破题开局,新邱百年赛道城走出创新矿山治理新路径,彰武生态草原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实现了由 “阜新沙” “阜新灰”到 “阜新蓝” “阜新绿”的转变。 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327元增加到30438元,年均增长10.8%。 干部群众焕发创新创业激情,由悲观迷茫向昂扬向上转变。广大干部群众从转型前的焦虑、彷徨、困惑和恋煤情结、 “等靠要”心理中走出来,投入到转型创新创业的大潮中,全市上下呈现出万众一心谋发展、万马奔腾促转型的崭新局面。 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 20年来,阜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实现一个又一个突破,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根本保障。转型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转型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产业发展实际,采取产业延伸、产业转换、产业替代、产业重塑等模式,先后提出构筑 “四大经济板块”、构建 “344产业布局”、发展 “四个优势产业”等产业转型思路。特别是2020年,市委总揽全局、着眼长远,把原 “四个优势产业”优化升级为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新 “四个优势产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明晰了新阶段转型路径。 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坚决摒弃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阜新市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先后获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市。大力推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成功入围国家2021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名单,城区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市县全城集中供暖、乡镇村“光热+绿电”清洁供暖等各项工程全面启动。 三是坚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构筑多元发展格局。实施 “工业强市”战略。发展风电、光伏产业,实现了由传统能源基地向新能源基地的转变。到2020年底,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77万千瓦,占全省的21%。推动传统农产品加工基地向绿色食品基地转变,知名企业纷至沓来,阜新正成为京津冀辽等地的 “菜篮子” “米袋子”。推动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发展,引进了徐工机械、永红机械等一批企业,产值规模达到64亿元。大力发展氟化工、煤化工产业,成功引进建设了大唐煤制气项目,同时建设了全省唯一的氟化工园区。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建设智能无人机生产基地,抢先谋划发展氢能产业,排山楼金矿实施了全省首个 “5G+”智慧矿山应用项目等。 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转型新动力。转型过程中,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了体制机制障碍,全力营造 “四个一流”的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1138项改革事项,完成率98.2%,全面清理规范了行政职权,全市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到218项、精简了75.3%。优化营商环境。在全省率先开展 “一局五中心”建设,全市政务服务实现了 “一网通办” “一窗通办” “全市通办”,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五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经济转型与 “三农”工作一同推进,与脱贫攻坚和改善民生一体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一起开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累计植树造林844万亩,积极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建成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 六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推进脱贫攻坚。实现现行标准下973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197个贫困村销号,阜彰两县脱贫 “摘帽”,创造了脱贫攻坚的 “阜新模式”。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第八轮、第九轮全国双拥模范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