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 看点 山东东营海上风电产业未来可期
■ 王保明 闫松 2021年11月24日,注册资本40亿元的山东能源集团区域公司——山能新能源 (东营)有限公司落户东营经开区。2021年11月30日,青岛天能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营经开区签署 《投资协议》,计划投资8.5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海上风电装备塔筒制造项目。2021年12月7日,金雷科技股份公司与东营经开区签署 《项目投资协议》,计划投资60亿元,建设年产40万吨海上风电核心部件数字化制造项目。近日,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推进 “捷报频传”…… 据悉,山东省具备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条件,目前全省规划渤中、半岛北、半岛南三个海上风电基地,总装机容量千万千瓦级,其中位于东营的渤中海上风电基地,风力资源充沛,施工维护成本较低,是目前省内最具备实现平价的海上风电基地。渤中风场由山东能源集团主导开发,按照 “1+N”投资联合体开发建设模式,将在东营港广利港区建设海上风电母港,在东营经开区广利临港产业园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基地。 笔者了解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东营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大型机械装备加工制造等方面具有坚实基础。区内现有昆宇储能锂电、美国米德 PET风电叶片芯材、萨泰克斯纤维布、万达海缆、华东线缆、中车兆源电磁线、阿斯通开关、宏基海洋桩基等一批海上风电关联企业。其中,东营昆宇电源在电芯、模组与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等方面,可为风场完成10%储能配比要求提供支撑;米德公司拥有全球先进的新型 PET芯材生产技术,是广东明阳、金风科技等知名风电企业的供应商,在风电产业领域有着核心技术和领先地位。 此外,位于港口腹地的广利临港产业园储备了逾万亩国有未利用地,距专用码头仅有 5公里运输车程。该园区规划建设之初,就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基础配套和项目布局充分考虑海上风电装备大部件制造运输在单地面积、桥梁承重、路网密度、转弯半径、市政管网等方面的需求,已全部达到 “七通一平”,项目用地整齐、集中,不涉及拆迁及用地性质和规划调整,可完全满足海上风电产业园项目落地要求。 东营经开区紧抓海上风电发展战略机遇期,吸收借鉴其他沿海省份的发展经验,以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带动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化开发,以整机产业落地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并联动光伏、电解水制氢、储能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以海上风电为主体、多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最终建成立足山东、面向渤海湾的装备制造中心。 根据东营经开区委托中电建华东勘测设计院编制的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方案》,计划到2022年,开始为渤中基地供应风电机组产品;到 “十四五”末,形成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为主的区域性装备制造中心,年生产规模达到150万千瓦,投资额超过150亿元,产业基地年应税销售收入超200亿元,增加就业人数超过8000人,率先打造山东省内首个以海上风电为特色的风光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率先打造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与新兴产业培育为一体的海上风电产业区域性生产中心,引进国内外先进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及配套企业,建设风电装备绿色制造全产业链,助力山东风电产业在中国北方率先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