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 张 楠
11月19~2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市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
大会以 “5G赋能 百业互联 智领未来”为主题,设置了开幕式、主论坛、专题会议、现场会、成果发布、展览展示等精彩的会议内容和互动环节。其中,由大会组委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协同产业各方共同举办的21场专题会议贯穿整个大会。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 “工业互联网+产融合作”专题会议上专家提到,今年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规模预计突破4万亿元,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量和创新性居全球领先地位,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
“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础,是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驱动。”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介绍,工业互联网技术不断突破,5G应用创新加快推进,二者的叠加融合迸发出勃勃生机。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5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1%。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100个以上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链平台,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超过7300万台;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万个,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例,数量和创新性均属于全球第一梯队。
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建设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为产能合作提供了高效的对接渠道和坚实的数据保障。当前,大数据中心通过对接34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企业超过240万,汇聚各类数据超过3亿条。
据 《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年)》测定,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占GDP比重呈现稳步增长趋势,预计2021年上升至3.67%。张晓彤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有望催生出新的龙头企业,是投资的新蓝海。
展会现场精彩纷呈
与首届 “5G+工业互联网大会”相比,今年设置了互动体验专区,为非专业观众提供可视化、场景化、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参会者可在会场亲身体验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变革。
在9100平方米的展厅内,5G远程机器人超声诊断平台、可跟随人行走的小米仿生四足机器人、能让服装实现柔性生产的3D量体仓、可在高压线上带电作业机器人等一系列 “潮科技”一一亮相。中信科、长飞光纤、华为、浪潮、奇安信等企业展台灯光闪烁,5G+钢铁、5G+电力、5G+水泥、5G+化工等一系列应用让人眼花缭乱。
各类机器人成了展厅里耀眼的明星。在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展区,一款5G远程机器人超声诊断平台能让基层卫生机构和偏远地区的患者得到大医院超声专家的诊断。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医生只需远程操纵遥控手柄,机械臂末端的超声探头就可以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调节超声设备参数,还能获取患者超声图像进行医学诊断。在检查过程中,两端视频语音交流如同处在一个检查室,犹如现场诊治。
除了会干活的机器人,还有暖心的陪伴机器人。在小米展台,一个名为 “铁蛋”的Cy-berDog仿生四足机器人能听从人的指令,并跟随人行走。小米现场人员介绍, “铁蛋”搭载了多个高精度环境感知系统,能向AI大脑实时传输信息,让它可以感知图像、光线、距离、速度、声音等环境信息,还原更真实的生物反应。目前 “铁蛋”尚属一款居家陪伴型机器人,未来还将搭载5G模块,变身 “导盲犬” “搜救犬” “无人区探险家”。
打造 “5G+工业互联网”的湖北样板
自去年举办首届 “5G+工业互联网大会”以来,湖北 “立”数字智造标杆,推动108家企业启动5G全连接工厂建设,引领湖北工业企业加 “数”转型。虹信公司国内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武汉花山港全国首例 “5G智慧港口”、武钢华中首个5G智慧钢厂示范项目、全球灯塔工厂富士康武汉工厂……在标杆企业的带动下,全省上云工业企业已达3.8万家,覆盖面达到36.5%,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600余家,5G创新应用案例达到207个。
截至目前,全省入选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信部上云典型应用案例、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数量均在中部保持领先。
湖北省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截至今年11月12日,湖北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达到59.16亿个,二级节点数量达到23个,相较去年底的11个实现翻倍增长。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 “星火·链网”国家级区块链超级节点等网络重器先后落户湖北。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钢大数据中心、宜昌三峡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襄阳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数据中心相继建成运营,全省数据中心超过80个,机架数14.5万个,机架数量占中部六省总规模的38%,算力居中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