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超百亿 辽宁加快转化应用
■ 中国工业报 韩丽娜 做好结构调整 “三篇大文章”,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会及铁西智能制造伙伴对话(人工智能专场)日前在沈阳召开。 根据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辽宁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综合排名全国第8位;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13位。据初步统计,辽宁省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0亿元,在部分领域具有一定比较优势。 产业规模超过110亿元 据悉,辽宁省先后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方案等文件,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 “三位一体”推进,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各个领域应用和产业升级。 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辽宁省建立了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软件架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专利751项,居全国非大学科研机构第8位,在智能机器人应用基础研究、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无线传感与通信技术等领域,在国内外形成技术领先优势。大连理工、东北大学、沈阳新松在高级机器学习、混合增强智能、群体智能领域国内领先,大连理工取得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等13项研究成果。东软睿驰、沈阳自动化所在智能芯片领域国内知名。 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在机器人领域,汇集了沈阳新松、通用机器人等一批企业,研发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等主导产品,沈阳新松移动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在无人机领域,拥有无距科技、辽宁壮龙等骨干企业,重点研发了无人机飞控系统、矢量多旋翼无人机等产品,沈阳无距科技单旋翼植保无人机飞控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拥有东软睿驰、大连鼎视等重点企业,在车载即时通信应用系统、车载智能终端等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势明显,东软睿驰自动驾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积累了一批重点行业应用实践。辽宁省与华为合作建设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出了AI辅助决策、数据分析可视化、智能语音客服、滤布表面智能检测等一批应用场景。装备制造业有机械臂自动抓取物料供给生产线、流体管道泄漏检测机器人防护输油管道、应用机器视觉检测特种气体生产设备等案例,化工行业有人工智能巡检系统、基于视觉识别的安全生产管控系统等案例,冶金行业有轧钢生产线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应用5G+机器视觉开展带钢表面质量检测等案例。 加快关键技术转化应用 据中国工业报了解,辽宁省将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目标,以做好结构调整 “三篇大文章”为抓手,对标先进省份,聚焦优势产业,锻长板、补短板,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发展智能柔性多关节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救援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支持无人机面向复杂环境的自主飞行、群体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快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的产品化及临床应用,推动高精准智能翻译系统应用,发展安防、家具等智能家居产品。 着力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广流程智能制造、离散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远程诊断与运维服务等新型制造模式,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对于重点行业,实行 “一行一策”,制定钢铁、石化、机床、船舶等重点行业智能化工作指南,加快推动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对于重点集群,按照“一群一策”,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集群内深度应用,打造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对于重点园区,实施“一园一策”, 推动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提高园区智能化服务和产业协同发展能力。 着力发展智能企业。聚焦建设170个智能工厂、400个数字化车间,坚持 “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在生产、管理、物流等业务环节应用机器视觉、知识图谱、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实现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培育人工智能服务供应商,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石化、冶金、汽车等领域,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发展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好、具有高成长性的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雏鹰” “瞪羚” “独角兽” “专精特新” “单项冠军”企业。 着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围绕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集聚高端企业和人才,加快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院、华为(辽宁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点示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引领带动智能经济发展。以沈阳、大连、沈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技术研发、公共服务、融合应用等新型创新平台,完善产业孵化服务体系,推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组织服务供应商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等评估诊断,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围绕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开展工业大数据应用试点,深入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强化政策保障,采用揭榜挂帅、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