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斌
2020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云谲波诡,乱象丛生,给各国政治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 “十三五”收官和 “十四五”起步阶段,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既有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也有由于国际形势变化莫测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时,亟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更好地保障中国经济安全,持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的转折期,诸多新的挑战摆在面前,绕不过、躲不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勇于面对。
汽车市场波动的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且今后很长一段时期也是如此,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历史最高的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在这之后逐年下行,供大于求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汽车市场最大的特点。要保持 “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汽车市场的基本稳定,防止大起大落,是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必须依靠改革的办法,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扩大汽车消费、服务汽车消费的积极性。
鼓励汽车消费,就要建立起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建议将汽车消费税改为价外税,在最终销售环节征收,同时将汽车消费税改为中央和地方各50%的共享税,以调动地方服务汽车消费的积极性,对国内市场大循环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鼓励汽车消费,还要解决好停车难和道路拥堵问题。建议将每年收取的车辆购置税划出一定比例,由地方政府用在城市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上,以真正使购车人的纳税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合资企业股比变化的挑战
汽车合资企业股比问题,可以说是汽车合资企业发展的决策权或者主导权问题。实施多年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政策规定,实质上是保护了处于弱势的中方企业参与合资企业发展的决策权。没有国家产业政策约束的合资企业股比要求,以往依靠合资企业来支持自己品牌汽车发展的时代要结束了,只有自己强大起来,只有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起来,才有发言权和决策权,否则将被迫交出自己的权利。汽车企业 “十四五”乃至今后若干年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合资企业的股比变化问题,而加快汽车行业的国企改革正是解决之道。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又是充分竞争的产业,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运营管理决策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将决定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成败。面对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需求市场,也是竞争最残酷最激烈的市场,要加快汽车行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尽快建立起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尽快建立起保障企业实施发展目标和战略相对稳定的领导班子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现有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应该对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放开,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应鼓励他们参与国企改革,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有基础、有条件、也有能力发展壮大汽车产业,但必须要有制度保障。只有我们的汽车企业强大起来,才会拥有合资企业发展的决策权,也才会拥有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导权。
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十四五”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不能也不应该单纯追求量的扩张,而是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讲的: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回顾过去,我们有不少成功的汽车企业如吉利、长城等,它们的发展都走过了崎岖坎坷的道路,也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如今发展阶段不同,这些企业成功的经验已经不可复制。事实也证明,那些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进入汽车市场竞争的企业已经或正在被淘汰。
总体来看,衡量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有很多,至少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实现利润的增长速度要高于汽车产品产销量的增长速度。汽车,主要指乘用车是耐用消费品,是给有消费能力的人消费的。当汽车产品做到了技术含量高、性价比高,就应该卖高价,能卖高价的企业才是真正有本事的企业。依靠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赚钱,而且是理直气壮的赚钱,这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无疑,这对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本文转自 《新能源汽车蓝皮书 (2021)》,作者陈斌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