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发展在行动 对标世界一流 济南炼化打造城市炼厂标杆
■ 中国工业报 陈丙会 通讯员 吉 轩 中国工业报近日获悉,济南炼化建厂50年来,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从50万吨/年发展到750万吨/年,成为中国石化环保型橡胶增塑剂、150BS光亮油、高等级微晶蜡等高端石化产品的生产基地。50年来,济南炼化累计加工原油1.15亿吨,工业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均突破4100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上缴国家利税915亿元。 特别是 “十三五”以来,济南炼化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累计加工原油2500万吨,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上缴利税450亿元,连续位列全省纳税前十强,位居济南市纳税前列。 今天的济炼人传承 “责任炼就事业”的企业精神,守正创新、奋力拼搏,在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城市炼厂标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 “精优强美”绿色企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进济南炼化,无论是退休颐养天年的老一代济炼人,还是刚走出校门踏入济炼的青年员工,都能娓娓道来50年前炼油厂创建的故事,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济炼人50年奋斗史的开篇。 50年前,为完善山东省工业布局,调整济南市工业结构,补充济南地区工业燃料和化工原料不足,国家相关部门决定在济南市建设一座年加工原油30万吨的炼油厂。 1971年8月2日,炼油厂一期建设工程开工,千余名建设者发扬大庆 “铁人”精神,在乱石遍野的济南东郊奋战4年,开辟了济南地区石油工业的新天地。 经过4年奋战,自建铁路专用线与胶济铁路接轨,常压炉、常压汽提塔、催化汽提塔等8台主要设备在两个月内顺利吊装成功,诞生了企业建设史上的 “八大吊”。1975年7月1日,第一套炼油装置——50万吨/年常压装置建成并实现一次开车成功,结束了济南地区石油工业空白的历史。 1983年7月,炼油厂划属新成立的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从地方企业到央企,济南炼化确立了全面提高原油加工和配套能力、开展石油化工综合利用的新目标,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不甘居小、力争上游”的济南炼化,半世纪与时代共成长,谱写了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济南炼化拥有常减压、催化裂化、连续重整、润滑油加氢等30多套主要生产装置,能够生产清洁汽油、清洁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基础油、聚丙烯、液化气、高等级道路沥青等50余种牌号产品,并成为中国石化高端石化产品的生产基地。 特别是 “十三五”以来,济南炼化累计完成投资23亿元,完成炼油结构调整提质升级改造,投用临济原油复线、航煤管线,完成8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4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等改造,国五、国六汽柴油质量升级提前完成,航煤稳占济南机场市场份额,原料进厂、产品出厂基础更加牢固。炼油结构调整项目投产后,以占中国石化1.94%的加工量实现了5.28%的利润。 作为中国石化直属集燃料油、润滑油、化工于一体的大型炼化企业,2019年,济南炼化获评 “济南市实体经济领先企业”。 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一家城市型炼厂,济炼人深知,发展不可能一味求 “大”求 “全”,必须探索一条 “不比规模比效益、不比大小比贡献”的 “精优强美”内涵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济南炼化累计投资30多亿元用于油品质量升级,有着创新精神的济南炼化还承担了多项我国石化系统 “首台套”上马以及新产品研发项目。先后建成并投产世界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万吨/年逆流移动床连续重整装置、重质基础油光亮油生产基地等项目,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16岁进厂的杜明, “对济炼的爱已经融化在血液里”,44年的职业生涯一直与锅炉相伴,从进厂时的司炉工成长为石化系统赫赫有名的 “锅炉大王”。他见证了济南炼化所有 “首台套”、重要炼油项目的上马。工作中无数次解决技术难题,写下几十万字的笔记,培养了近300名业务技能骨干和技术管理者,被同行们亲切地称为“杜院士”。 从老一辈石油工人到新一代科技工作者,钻研技术、引领创新在济南炼化蔚然成风。科班出身的王海燕已在这里工作30年,她带领绿色新产品研发团队,投身环保型橡胶增塑剂产品的应用研究和性能优化,目前产品达到欧盟REACH法规认证标准,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产品质量及使用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被中石化橡胶生产企业和国际著名轮胎公司广泛采用。 随着自营产品市场份额的逐年扩大,济南炼化的销售业绩稳居行业内部同类企业前列,实现了 “小产品、大市场、高效益”。 安全环保呵护 “碧水蓝天” 近年来,济南炼化先后启动 “碧水蓝天”专项行动、能效提升和绿色企业行动计划,投入1亿多元治理废水,实现了污水处理场全流程密闭治理;投入5亿多元治理废气,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在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各级政府环保检查中得到高度认可。2021年上半年,济南炼化投资建设专用绿色停工检修设施,做到了全过程安全环保无异味,实现了装置绿色检修 “静悄悄”。 在污水处理岗位坚守30年的郑洪燕清楚地记得, “早在1992年,中国石化第一套每小时500吨污水处理能力的BAF装置就是在济南炼化建成投用的”。去年10月,中国石化首套燃气热脱附污泥减量化装置又在济南炼化投用,污泥减量化85%,碱渣回收利用由60%提升至100%,最大限度减少了危险废物的产生,实现了炼油装置碱渣 “零产生零出厂”。 厂区绿地率35.2%,绿化覆盖率41.6%,栖息着数十种鸟类,三季有花,四季常绿,“无泄漏、无异味、花园式”工厂与周边环境、居民和谐共存。环境监测部门在厂区内设置多处24小时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经检测,公司所有环境监测数据均优于国家标准。 济南炼化在环保上大投入的背后,是企业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不懈追求,是与城市环境和谐发展、与周边居民和睦共处的庄严承诺。公司荣获国家级 “绿色工厂” “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级A级企业”称号。 打造城市炼厂标杆 如果用一个词来回顾济南炼化走过的50年历程,公司党委书记夏季祥认为应该是 “责任”。展望未来, “责任”依然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夏季祥提出,要继续发扬 “责任炼就事业”的企业精神,加快落实山东省与集团公司战略协议精神,主动融入济南市“十四五”时期 “七个新跨越” “十个新突破”的美好蓝图,全面开创 “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城市炼厂标杆、全面建设更高水平 “精优强美”绿色企业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时期,济南炼化将积极践行绿色洁净发展战略,全面实施 “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坚决完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任务,不断擦亮“能源至净、生活至美”品牌,着力打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教育基地,让绿色成为济南炼化最亮的底色。 济南炼化将坚定不移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加快建设30万吨/年烷基化等装置,为社会提供更多洁净能源和绿色产品;谋划航煤扩能改造项目,满足济南机场改扩建后航煤增长需求,进一步深化企地融合共赢;完善润滑油发展规划方案,进一步巩固扩大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优势;抓住济南市打造 “康养济南”、建设国际医学中心、完善防疫物资体系的有利契机,打造高端医疗卫生材料产业链。 奋进50年,昂扬再出发。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济南炼化,将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中克难奋进、开拓新局,切实当好实体经济发展领头雁,当好新旧动能转换排头兵,以实干实绩彰显新时代 “精优强美”绿色企业的蓬勃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