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巨变 踏寻工业足迹 传承石油精神,用“三老四严”编史修志
■ 中国工业报 杨 静 作为70岁依旧笔耕不辍的史志老人,曲晓论恪守 “为国守史,为党立言”的责任和使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编纂出可刊可鉴载入国史填补空白的中国石油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目前,一个学党史、学国史、学工业史、学石油史的热潮正在全国工业战线蓬勃兴起,此时恰逢曲晓论参与编纂的 《中国工业史·石油工业卷》出版发行,堪称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2019年春天,一个电话改变了曲晓论安逸的晚年生活。胜利油田承接 《中国工业史·石油工业卷》编纂任务,项目组邀请他参加编写工作。已是70岁高龄的他二话没说,毫不犹豫地接过这份重任,从青岛赶赴东营,只为一份浓浓的石油情怀与身为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曲晓论与志书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03年,那时候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成立 《中国油气田开发志》编纂委员会,启动全国先行示范篇 《胜坨油田开发志》的编纂工作,曲晓论被胜利油田推选为副主编。面对新工作、新挑战,曲晓论郑重承诺保证完成任务,干就干到最好。通过2年夜以继日的奋战,2005年底,《胜坨油田开发志》在经历了9次易稿后,终于顺利完成先行示范篇的编纂工作。60万字的成稿,得到国务院地方志领导小组专家的高度评价,全国编纂委员会及编纂办公室把 《胜坨油田志》作为示范样板篇,推向全国31个油气区500多个油气田。 《胜坨油田志》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曲晓论的信心。他主动请缨参与并负责胜利油气区70多个油气田志的编纂指导工作,受邀参加中国石化所辖全部油气区及各油气田志的编纂指导和评审工作,以及中国石油所辖部分油田志的编纂指导修稿评审等,仅2003年到2011年间,他就完成了860万字志稿的编写、修稿及送审、出版工作。他负责编纂的 《胜利油气区开发志》,成书130万字,被全国编委会评为优秀卷。 时隔多年后,参加 《中国工业史·石油工业卷》,对曲晓论来说是一个新的征程。他说,“我是一名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小接受共产主义教育,一生听党话跟党走。现在还能在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作点贡献,光荣啊!这样的晚年生活才更有意义。” 作为老一辈石油人的杰出代表,曲老始终保持着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用 “三不”保编纂优质高效,第一个 “不”是他连续3个春节不回青岛家中,日夜坚守在 《石油工业卷》项目部办公室编纂。第二个 “不”,每天对自己狠起来严格要求,每天都要高质量写出5000字。第三个 “不”,是他70大寿千方百计谢绝家人亲朋包括亲家公亲家母的好意不过生日,自己在70大寿这天编纂一万多字,用这种特殊方式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寿诞。 曲晓论选择了难度最大的 “第七编 石油工业进入新时代”的编写工作,十个分章节, 40万余字,深刻反映了石油工业的变革和高质量发展过程,编盖全卷编纂亮点,曲晓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编纂队伍领头羊的称号。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给予了 “起步晚、进度快、效果好、成就大、质量高”的高度评价,2020年10月 《中国工业史·石油工业卷》获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授予的全国优秀编纂单位。 曲晓论在 《中国工业史·石油工业卷》编纂项目组中,年龄最长、史志编纂知识和经验较丰富、退休前行政级别较高的一位。但他从无架子,一心为整个项目的圆满完成着想,在承担繁重编纂任务的同时,悉心指导其他年轻同志。 岁月会改变山河,时间会冲淡记忆,然而历史不会忘记,因为世间有笔在默默耕耘,记录所有变迁的历程。曲晓论凭着 “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信念,专注于石油历史的传承和保护,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新时代胜利史志人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