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 前沿 产业用纺织品正重新定义纺织业
■ 中国工业报 马 艳 “2020年,中国占到全球非织造布出口贸易份额的20%左右,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在工艺技术、产业规模、综合成本等方面正在形成显著优势。”日前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上,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产业用纺织品正重新定义纺织行业的价值形态、市场空间和场景边界,是具有无限应用可能的未来产业。 而在本届展会上,来自全球近500家优质展商携新产品、新技术亮相,展品范围涉及医疗卫生、土工建筑、安全防护等众多应用领域,为行业上下游资源合作与配置、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领域拓展等提供新的思路与想象空间。 挖掘差异化竞争力 在疫情影响下,非织造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化,行业涌进更多的投资者,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行业的竞争进一步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突围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对于客户来讲是没有吸引力的,企业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与常规产品拉开距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唐山三友集团兴达化纤有限公司的展位负责人告诉中国工业报,近年来,以再生纤维素纤维为载体的各种新型功能性纤维不断推出,进一步拓展了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应用市场。为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必须要走差异化之路,才能吸引客户的目光。 “目前,这家公司不断开发产业用功能性纤维品种,为市场提供更多的选择。”该展位负责人说道。 在常规产品向差别化产品转变时,企业对于相应的配套设备也要升级。四川友邦企业有限公司展位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具有国内先进的SS-MMS型多用途生产线,具有纺丝工艺先进、产品质量优良、运行可靠性高等优势,该生产线可生产卫生制品材料及医疗防护制品,运行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单位产品能耗低,由其制成的产品具有产品结构丰富、均匀度好、物理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可为不同应用领域的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非织造布产品。 走差异化之路,开辟行业的新发展空间,无疑是在行业赛道拥挤时企业的破局之道。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认为,未来行业发展面临着高端化、多元化等趋势。需要开发完善专用树脂和纤维品种,研发高端装备,研发和量产高端非织造布及制品;支持产业低成本、高品质工艺技术、装备和原材料,发展高附加值多功能纺织品,发展服务民生、改善和影响未来人类生活的纺织品。 追求可持续发展 今年以来,由新冠肺炎疫情催化的非织造布超常增长逐步回调,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开始进入前期产能的消化期。孙瑞哲表示,经济指标的波动与回落,不会改变非织布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潮流。当前,中国正加速形成以内需市场为战略基点的 “双循环”格局,非织造布行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新的发展机遇之中,企业也在不断创新求变。美国非织造布协会会长DavidRousse认为,未来消费者将会更加青睐可持续性产品。产品可持续性正推动非织造布在基材、化学品和包装领域的发展,这也将成为企业新增投资的热点领域。 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显然已成为行业共识。不少企业早已洞察先机,快走一步。南京玻纤院将先进膜材料技术,广泛应用于环境工程中,生产的滤袋可帮助钢铁、水泥、电力等行业实现粉尘超低排放,建成多个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海水淡化、垃圾渗滤液处理及废气处理示范工程,为环境保护作贡献。 贝里集团最新研发的生物基Viridee透气膜,可替代石油基PE膜、可以制备透气膜和非透气膜,可广泛应用在卫生产品上。 “面对严峻的环境挑战,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性议题,非织造布企业必须要参与其中,贡献自身的力量。”一位来自湖南的参展商告诉中国工业报。 跑出创新 “加速度” 当前,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必不可少。 华昊无纺布有限公司推出全新一代宏大VI型超高速SSMMS生产线生产的创新型SSS和SSMMS非织造布。此生产线实现了更低的单丝细度、更优异的物理性能、更柔软的触感和更稳定的产品质量。 山东晶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6.5m宽幅聚丙烯长丝纺粘非织造材料,克服了当前市面产品不耐酸碱的缺陷,具有耐腐蚀、耐低温冻融、高抗拉伸强度和延伸率等特点,而且质地轻、不降解、绿色环保,有效寿命长。 创新的作用在非织造布行业越加凸显。中国科学院院士、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表示,下一步,课题组将会加强非织造材料组成多元化、非织造材料纤维功能化、非织造材料加工纳米化、非织造材料应用高值化的研究,将应用领域延伸至生物医用、化学战剂防护、电池隔膜、智能传感等更细分的领域。 “要探索未知领域,重视对尖端性、前沿性纺织科技研究,重视对事物本质研究,形成纺织产业根本性和颠覆性创新。”李桂梅同样建议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