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走出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之路
■ 中国工业报 邹 洁 几年前,徐矿曾因资源枯竭,先后关闭了徐州矿区17对矿井中的16对,一度产业失续、人员失岗、环境失治,陷入路子不清、大局不稳、经营困难、人心涣散、负担沉重、濒临倒闭的困局。在四年的转型过程中,徐矿不仅偿还了债务及利息100亿元,还累计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入超140亿元,创造经营利润100亿元,上缴税费102亿元,目前存量资金达76亿元。是什么让徐矿在短短4年时间里重获新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在全国煤炭行业老矿区转型发展现场会上,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向同行们亮出了答案:是 “五满”理念,引领4万徐矿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创新求变,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 “徐矿之路”。 据介绍,2017年下半年,徐矿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积极寻求破局良方、探索转型路径,在推动新思想新理念与徐矿实践相结合中,催生出 “以满怀对党的忠诚举旗定向、以满眼都是资源理念经营企业、以满眼都是人才理念选人育人用人、以满腔家国情怀造福职工、以满满正能量凝聚人心”的具有徐矿特色的 “五满”理念,并在 “五满”理念引领下,推动了徐矿发展理念的嬗变、发展思路的转变、发展成果的巨变。 冯兴振表示,新领导班子首先牢固树立“满怀对党忠诚”的政治导向,固好 “根”、铸好 “魂”,听党话、跟党走,为企业转型重生注入了 “坚强内核”,并以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融入地方发展、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为 “三大使命”,稳定大局、扛起责任、勇于担当。 在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则牢固树立 “满眼都是资源”的发展导向,坚持以煤电化为核心主业、以盘活存量资源和开发无形资源为两翼支撑的 “一体两翼”总路径,破解了 “三大难题”,创出了 “三大样本”。 ——聚焦主业资源,破解了产业失续难题,创出老矿区战略转型样本。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巩固老基地、建设新基地、拓展新领域,延伸煤基产业链,有效实现战场转移和一体化发展,煤电化主业每年利润贡献率超过80%。 ——聚焦存量资源,破解了环境失治难题,创出采煤迹地生态修复样本。认真贯彻“两山”理论,协同地方盘活存量房产、铁路、电网等资源,投入48亿元协同政府开展采煤塌陷地治理,建成了潘安湖、九里湖、安国湖等国家湿地公园,集中搬迁建设的马庄村、车村、汉居雅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靓丽名片。 ——聚焦无形资源,破解了人员失岗难题,创出关井不走人样本。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和品牌优势,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富煤省份,开展以技术和管理为主的服务外包,累计开发36个服务外包项目,创收近60亿元、创利6亿元,安置上万名职工就业,把人员 “包袱”变成了创效财富。 此外,通过实施 “六大基地”总布局,徐矿推动战场由东向西转。他们坚定不移扛起扛稳扛好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重大使命,紧扣国家能源战略、行业规划和江苏发展大局,主动把产业转移到国内西部富煤省份和“一带一路”沿线,近年来先后布局建设了“蒙电送苏” “陕电送苏” “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 “一带一路”能源服务、江苏清洁能源 “六大基地”,新增煤炭产能1110万吨,新增装机容量432万千瓦,构筑起了保障江苏能源安全的 “四梁八柱”。 他们还创新 “五血疗法”,推动资产由劣向优转。围绕最大限度发掘资源价值,采取聚焦主业创效 “造血”、服务外包创业 “补血”、一企一策扭亏 “止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活血”、防范控制风险 “抑血”等 “五血疗法”,把负担变成资源、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财富,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2017年一举扭转多年亏损局面,近几年来经营利润都在30亿元左右,企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良性轨道。 展望 “十四五”徐矿的发展,冯兴振信心满满。他说,徐矿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要求,坚持 “五满”理念总引领,努力将徐矿打造成全国老矿区转型发展、科技资本双驱模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个全国示范区,争创一流业绩、展一流担当、建一流民生、树一流标杆、塑一流 “生态”,全面开启 “徐矿之治”新征程,奋力实现百年徐矿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