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巨变 踏寻工业足迹 一项全面反映工业历程的宏大工程
——写在 《中国工业史》首批7卷出版之际
■ 中国工业报 杨 靖 在国务院领导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牵头组织编纂的 《中国工业史》首批7卷将于6月26日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我国首部全面反映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多卷本史书, 《中国工业史》的出版,是中国工业界的一件喜事,更是为中国经济进程填补历史空白的一件大事。 填补空白 回应工业界共同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历史可以 “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指出,历史不单单是讲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而是一种方法,它考察我们的过去,以史为鉴预测我们的未来。 中国工业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第一、二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吕东就曾提出号召,重视工业文化,要编纂一部中国工业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施。 中国工业史的编纂是工业界共同的期盼。2012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等20多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编纂 《中国工业史》和筹建 “中国工业博览馆”。同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路耀华,全国政协委员、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国一民向国务院领导呈报了 “关于建议由中国工经联牵头编纂 《中国工业史》及筹建中国工业博览馆的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 “请发改委支持”。 2012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致函中国工经联,对编纂 《中国工业史》和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的建议予以支持。 在国务院领导关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3年,中国工经联启动了 《中国工业史》编纂筹备工作。一是开展调研工作,完成专项研究课题报告;二是组织召开了多次由国家部委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领导、工业界的老同志等有关同志及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论证会和座谈会;三是邀请我国著名史学家、 《中国经济史》 (第一版)主编汪海波等专家讲授编纂知识,对工业史编纂给予指导;四是确定 《中国工业史》编纂卷别、体例、时限、范围、分类、要素、内容、文风、要求等工作;五是起草编纂相关文件,如《〈中国工业史〉编纂实施方案》 《〈中国工业史〉编纂要求及安排》 《〈中国工业史〉编纂规范》《<中国工业史>书稿审查标准》等;六是筹措编纂工作的启动资金。2014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 《中国工业史》列入 “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盛世修史 成如容易却艰辛 编纂一部全面反映中国工业发展历程的 《中国工业史》,是一项浩大的工程。2015年7月12日,中国工经联在人民大会堂组织召开了 “编纂《中国工业史》座谈会暨签约仪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经联名誉会长顾秀莲,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中国工经联执行副会长路耀华,以及王瑞祥、李寿生、林宗棠等几十位中国工业界的老同志,全国性工业协会、联合会会长,工业领域的专家汇聚一堂,参加了签约仪式。这标志着 《中国工业史》编纂这一宏大工程正式启动。 2018年是 《中国工业史》的 “编纂年”。中国工经联召开了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专题会议。会上,李毅中会长提出了 “真实、科学、共识”的编纂指导思想,路耀华执行副会长对编纂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同年9月,中国工经联在江西井冈山召开了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交流会,要求编纂人员要学习井冈山精神,攻坚克难,完成编纂任务。 2019年,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年会在北京召开,李毅中会长进一步指出:要以史为主,真实表述,准确论述,并要求增强信心,攻坚克难,保证质量。会议明确了2019年为 《中国工业史》 “质量年”。 2020年,虽然遭受疫情的影响,但 《中国工业史》的编纂工作始终没有停止。10月,中国工经联召开了2020年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年会,明确2020年为 《中国工业史》 “攻坚年”。会议号召大家努力工作,将 《中国工业史》第一批出版的分卷,于2021年7月1日前问世,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年1月, 《中国工业史》部分卷出版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工经联、 《中国工业史》部分卷的编纂单位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签约。至此, 《中国工业史》的七卷进入了出版环节。 同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作为 《中国工业史》编纂委员会的总顾问,专程到工经联听取了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专题汇报。同月, 《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研讨会暨第二批部分卷出版工作启动会召开。会议对首批出版的七卷书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6月,在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暨 《中国工业史》首批7卷出版发布会”召开前期,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工业史》编纂委员会总顾问徐匡迪发来贺信,祝贺《中国工业史》七卷出版,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做好其余十四卷的出版工作。 鸿篇巨著 全面反映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史》的编纂是填补中国工业历史研究空白,坚持文化自信的创新工程,更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和厚植价值观的铸魂工程,是纵述百家、涵盖广泛、面向国际的鸿篇巨著。 《中国工业史》全书共分21卷,每卷1~3册,每册100万字左右,共约5000万字。包括综合卷、煤炭工业卷、机械工业卷、钢铁工业卷、石油工业卷、化学工业卷、轻工业卷、纺织工业卷、建筑材料工业卷、有色金属工业卷、电力工业卷、电子信息工业卷、食品工业卷、医药工业卷、船舶工业卷、轨道运输装备工业卷、兵器工业卷、航空工业卷、航天工业卷、核工业卷、其他工业卷。 《中国工业史》展现了由古至今华夏大地工业文明的成就,记载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工业领域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各个重要节点的历史人物,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创建工业文明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 从远古时期的煤炭、制陶、冶金、缫丝、制盐等手工业雏形,到商周时期的青铜冶炼业,汉唐时期的造纸术,宋元时期的印刷术、制瓷业、棉纺织业、造船业等,明清时期的棉纺织业、冶铁铸铁业以及制瓷业, 《中国工业史》均进行了收录;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工业,辛亥革命促进了官办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书中都有反映。 新中国成立至今,是 《中国工业史》重点着墨之处。从国家第一个五年规划实施、 “156个重点项目”“三线建设”到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30年时间,中国完成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工业布局得到重大调整,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 从书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崛起,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在保持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地位的同时,中国工业经济从高速增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史》忠实记录发展足迹,再现历史原貌,也将引发读者对未来的思考。 以史为鉴 照亮中国工业前行道路 1840年西方挟坚船利炮闯进东方古国,自此,中国在屈辱与抗争中蹒跚了百年,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站了起来。七十余年筚路蓝缕,中国工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过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历程,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并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唯一国家。 这巨大成就的取得创造了世界奇迹,也获得了全球对中国发展的关注,更是中国工业界应该认真总结、回顾、梳理和载入史册的宝贵工业遗产。在中西方文化理念交汇碰撞中,中国工业发展无可避免地肩负起双重使命:在全球视野下,探究中国工业的成与败,是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立足自身实际,百转千回寻求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映照出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 《中国工业史》的出版,梳理、盘点了宝贵的中国工业遗产,弘扬了伟大的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工业精神。 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 《中国工业史》,必将激励中国工业人坚定不移地开展工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凝聚力量、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