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浙江工业经济恢复性高速增长
■ 中国工业报 刘玉发 4月28日,本报从浙江省统计局工业处获悉,今年一季度,面对冬春疫情考验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浙江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稳定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积极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因全球疫情和国际环境的复杂严峻性,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保持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仍需付出努力。 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多数行业持续恢复。一季度,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同期基数低、今年春节就地过年及企业开工早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呈现恢复性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1%(按可比价计算),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9.7%,平均增速比全国高2.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7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32个行业同比增速高于20%。从两年平均看,33个行业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6.8%,14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81.5%,比去年同期的72.7%和2019年同期的81.0%分别上升8.8和0.5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77.2%的平均水平。 经济效益明显改善,企业用工需求回升。在生产稳步恢复、市场预期改善、减负纾困措施积极有效落实等因素带动下,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利润恢复性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399亿元,同比增长1.6倍,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62.9%,两年平均增长27.6%。 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6个行业较去年同期扭亏为盈、亏损额减少或利润增长,24个行业利润翻番。亏损状况明显好转。3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6万家,同比减少0.4万家;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32.2%和13.4%,下降7.7和22.0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6.9%和7.5%,同比分别提高2.9和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劳动生产率为26.1万元/人 (折年),比去年全年增加1.1万元/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675万人,同比增长6.8%。 需求端 “内快外暖”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更加凸显。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国内销售产值增长47.4%,增速比销售产值高1.4个百分点,对销售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4.9%。在海外需求回暖、订单回流等因素拉动下,工业出口延续去年底以来的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9.4%,两年平均增长9.4%。从行业看,受国外防疫抗疫产品需求带动,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增长60.0%;计算机通信电子、金属制品、专用设备、文教工美娱乐等重点出口行业增速均高于50%。 “双循环”畅通带动产销衔接水平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增势强劲,传统产业加快恢复。数字经济引领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1%,两年平均增长19.6%,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3.0和9.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长快,拉动作用显著。装备、战略性新兴、高技术、高新技术等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7.8%、39.5%、38.9%和38.3%,增速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12.3、5.6和22.1个百分点。传统制造业恢复进度加快。十七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2%,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9个百分点,增速差距比去年全年缩小2.2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为81.6%,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1个百分点。 民营、中小企业活力释放,工业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增强。疫情发生以来,浙江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金融保障力度和精准服务力度,有力促进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恢复生产和渡过难关。民营、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得到有效缓解,生产经营活力逐步释放。民营企业增加值2985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速比规模以上企业高4.2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5%,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7.8%;两年平均增长10.6%,比规模以上工业高0.9个百分点,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高4.7和0.8个百分点。一季度,中、小型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9%和39.2%,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8和5.1个百分点,也高于大型企业 (25.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3.1%和9.4%,高于大型企业 (7.4%)。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研发费用持续高增长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4.2%,增速比营业收入高4.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5.4%,增速比营业收入高16.5个百分点;相当于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新产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54.5%,增速比工业总产值高13.4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6.2%;新产品产值率为38.2%,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列入国家 “三新”统计的新能源汽车 (2.9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2倍)、工业机器人 (1.5倍)、太阳能电池 (1.1倍)、光纤 (93.6%)、稀土磁性材料 (68.1%)、3D打印设备 (58.3%)等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四大问题亟须关注 虽然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仍有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企业接单尤其是远期订单的积极性。今年以来,石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等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反弹,并持续攀升,抬升企业生产成本。1~3月份,浙江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2%、1.7%和2.5%,比同时期出厂价格涨幅分别高1.4、1.2和0.5个百分点。一季度景气调查显示,8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涨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又难以及时完全向下游客户传导成本压力,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有些企业甚至无利可图。同时,原材料价格明显波动也使企业对未来价格判断产生较大不确定性,从而对远期订单接单比较审慎,可能对下阶段订单及生产的可持续性产生影响。 二是出口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加大。一方面,外贸运力不足导致出口企业物流成本上升。受国外疫情影响,国际航运运力下降。集装箱积压在国外港口现象较为严重,空箱回流不足,造成国内货多箱少,部分出口企业反映出货时常有订不到舱的情况,影响企业正常发货速度。同时,物流成本大幅上升。一季度,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上涨44.7%,同比上涨168.6%。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导致出口企业汇兑风险加大。受国外疫情蔓延和欧美国家量化宽松政策影响,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由于浙江省多数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美元进行结算,部分出口企业汇率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和抵御能力较差,美元持续贬值形成直接汇兑损失,企业利润减少。另外,美元贬值也对出口企业竞争力造成一定影响。 三是部分制造业行业恢复相对缓慢。去年疫情发生以来,服装、皮革等行业受冲击明显,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生产增速持续处于下降趋势,去年全年增加值分别下降13.4%和21.8%。今年一季度,在低基数影响下,两个行业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9.7%,但增速仍明显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并且比2019年一季度分别下降4.0%和13.1%,生产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同时,一季度,服装、皮革行业利润总额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大幅下降,分别下降59.8%和99.7%。另外,一季度,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增长15.3%,比2019年一季度下降1.0%,生产也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四是国内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6.5%,两年平均增长3.9%。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品行业产销恢复较缓。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消费品行业增加值增长22.5%,两年平均增长5.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分别低11.6和4.6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增长7.6%,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低7.9个百分点。消费品行业国内销售产值增长32.1%,明显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 (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