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党的关怀照亮了百年矿山
——马钢南山矿奋进新时代纪实
■ 章利军 谭尚宇 李先发 马钢南山矿是一个有着百年开采历史和67年建矿史的老矿,是一个历经苦难、历经曲折、历经创业、历经奋斗、历经求变、历经奋进的矿山。大自然的神奇给这方土地赋存了巨大的铁矿石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几代南山人从当初手拉肩扛的简单人工生产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自动化、重型机械化的采选联合作业,不仅建成了平安矿山、质量矿山、科技矿山、绿色矿山、精益矿山、可持续矿山,也有力支撑了马钢的崛起,使马钢快速发展成为共和国一个重要钢铁生产基地,进而因钢兴城,带动了马鞍山市的蓬勃发展。 不忘苦难,团结在党的周围进行武装斗争 凹山铁矿资源发现于1912年,开发于1917年。一路走来,历经各种艰辛苦难。 最初,是民族资本的小规模开采,生产力极为低下,依托的是近乎原始的手工作业。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中国寂静的上空,随即凹山采场也遭遇了沦陷。侵略军残暴地采取以人换矿的政策,用大批矿工的生命换取铁矿石的开采,而开采的铁矿石则海运至日本国内冶炼成钢铁,然后制造出枪炮,再回过头来枪杀中国人。大量矿工的非正常死亡,累累白骨被侵略军胡乱地埋在一起,就成了 “侉子坟”,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罪证之一。 在地下党的组织策划下,矿山工人自觉组成了游击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进行武装斗争。1938年,凹山矿工刘一鸿组织的抗日游击队配合新四军挖铁路、毁设备,打击日寇,开展罢工斗争,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1949年4月28日,刚刚被解放的马鞍山恢复了铁厂的生产。 艰苦创业,誓将南山建成 “马钢粮仓” 上世纪50年代初,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建设大军从四面八方汇集南山艰苦创业,铺就了共和国钢铁工业最初的背景和底色,并逐步将南山矿建设成为集采、运、选于一体的露天铁矿,跻身全国八大冶金矿山之列,号称华东第一矿。 1973年春,马鞍山市委遵照安徽省冶金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第一次向全市人民打出了“会战凹山”的动员,力争使凹山采场逐步形成年产500万吨铁矿石能力,变成马钢的重要“粮仓”。 1977年1月9日,马鞍山市委提出 “全市保马钢,马钢带全市,凹山大会战,苦干一年半,实现500万”的口号。大会战相继竣工了一批重点工程,直至1984年底,凹山采场开采铁矿石终达502万吨,实现了南山人多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后,乘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强劲东风,南山矿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一系列改扩建,逐步形成了年处理矿石500万吨、600万吨的综合能力,凹山采场一直保持了产量稳定,在国家对采场考核的八项指标中,凹山采场有六项达到国家一级,两项达到国家特级。 抢抓机遇,让百年矿山焕发勃勃生机 迈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山矿继续抢抓机遇,于凹山采场濒临资源枯竭之际创新发展,形成了千万吨级矿石和270万吨铁精矿的生产体系。这标志着南山人千万吨级大矿的梦想成真,并探索出 “自营+外委”这一全新建矿模式,为马钢资源保障提供支撑。 一路征程一路歌。60余年来,一代又一代南山人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为马钢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有着 “马钢粮仓”美誉的南山铁矿是当之无愧的马鞍山钢铁之母、工业之魂、城市之源! 毋庸置疑,采矿业是人类对土地植被破坏最大的工业行为。进入新时代,他们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找准产业布局与绿色发展的立足点,找准城市发展与矿乡和谐的共同点,决心把失去的环境效益补回来。 进入新世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南山矿将生态保护举措纳入新矿山开发建设的总体方案,把生态、和谐、绿色发展的理念贯彻始终。同时,改进工艺、淘汰落后、循环利用与生态修复突击战全面铺开。 未来的逐梦征程中,南山矿将一如既往地紧随国家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脚步,依托马钢,为中国宝武打造世界第五大矿山供应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