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年献词 许中国制造一个清朗未来
■ 本报评论员 我们不想仅仅用 “沉重”二字来封存即将过去的2020,就像我们无法简单以 “跃迁”一词迎接破晓而来的2021一样。 借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新年致辞的开篇,“2020年是经历考验、遭遇悲剧和饱含辛酸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全球经济的既定节奏,也让整个制造业瞬间坠入料峭寒冬。 所幸的是,对于中国而言,2020年亦是绝处逢生、蛰伏蜕变和坚韧前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这一年, “十三五”完美收官,中国经济总量即将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中国工业在疫情大考中实现惊鸿一跃,彰显强大韧性和无限潜能;这一年,中国制造逆风破浪,走出了一条先抑后扬的 “微笑曲线”,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稳定的基石。 完善的工业体系、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和无法轻易替代的要素优势,是中国制造的底气,也是全球工业行稳致远的定海神针。除了以世界工厂的角色为全球输送完备丰富的工业产品外,中国制造还凭借强大的消费市场拉升了全球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之一,中国对于维系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意义深远。 由最初饱受重创到迅速复工复产,直至加速回暖,中国工业的运笔轨迹几经调整梳理,从急促板滞转向舒缓流畅,后势渐显豁达开阔。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中国制造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真实写照,让略显沉重的2020年沉淀出更加厚重的韵味。 在史无前例的困难面前,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而在这份答卷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从顶层设计到底层架构的审慎探索与大胆突破。 在宏观政策取向上,中国一直在强调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仅仅关注短期经济波动和逆周期调节,也积极完善宏观调控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注重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其间,中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和政府的宏观指导能力也得到彰显。 因为笃定 “不急转弯”,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强调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铺陈开来,就是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重点技术和产品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规模化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催生更多自主创新、颠覆性创新成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藉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科技攻关模式,加强各方力量协同联合创新,中国极大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推进了全产业链素质的整体跃升。藉由数字化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家战略的科技力量。 决策层的智慧让中国制造在筋骨升级、科创升腾的过程中实现整体升华,让中国制造的基础性、自主性、颠覆性创新成为可能,也让全世界更加清晰明朗地感受到中国制造的本质、韧性及意义。 从艰难重启到强力复苏,中国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让世界对于中国的2021寄予无限厚望。据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将延续2020年下半年恢复性反弹势头,因较低基数和刺激政策见效落地的影响,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达到8.0%以上。 持续正增长、激发正能量,中国制造蓄势勃发正当时。 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如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激发并提升内需潜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12月28日刚刚召开的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为我们延展开这样一幅路线图谱:精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创新产品应用生态发挥科技自立自强对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全面系统梳理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开展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夯实制造业数字化基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 由此前行,中国制造将有望呈现一条更加灵动飞扬的上升曲线。 对于2021,古特雷斯祈愿称, “摆脱致命病毒的影响,恢复支离破碎的经济和社会,弥合分歧,并着手治愈地球的创伤。”显然,全球经济重回正常轨道,制造业拥抱和煦春天,是诸多人的夙愿。 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这个愿望同样炙热。 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2020,已经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更为实质的是,中国制造深陷风浪而意志弥坚,依仗的从来不是好运气,救赎自己的那个盖世英雄只能是自己。 无工业不大国,制造强则中国强。 2021,惟愿中国制造破晓而立、仰世而来、逆流而上,心无旁骛推进高质量发展,许一个清朗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