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政务到传统产业 金电联行全方位布局大数据应用场景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在数字化程度充分的金融等领域,大数据技术拥有天然的落地优势,伴随5G、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与具体产业场景的结合正成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新方向。 作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科技公司,金电联行的业务范围从 “大数据+金融”“大数据+信用”等延伸至 “大数据+传统工业”,赋能传统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重点发力离散制造领域。 “拥有 ‘芯片级’强大处理能力才能支撑丰富的应用场景,而越多场景应用落地,越有利于 ‘芯片’能力的不断提升。希望行业能够拥抱最先进的技术,拥抱大数据的丰富应用,实现数字化转型。”近日,金电联行 (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金电联行”)董事长范晓忻接受中国工业报采访时表示。 独创大数据-人工智能五层架构 IDC预测,中国大数据市场2019~2023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3%,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3.1%。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24.9亿美元。 在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大数据市场,金电联行稳居第一梯队。创建于2007年的金电联行是国内最早专注大数据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人工智能为驱动,开创全新的大数据智能生态系统,赋能全产业的智能转型与创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金电联行开发出30多条产品线和百余套智能产品,目前已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并为金融、政府、制造业等行业提供上万个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落地案例。 作为信用建设及服务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品牌,金电联行是国内最早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服务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批全国性企业征信机构,曾参与起草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以及国家多个信用标准及政府数据技术、安全应用标准建设。 “金电联行为传统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聚焦智能生产、智能运营、智能生态三大部分。特别是对传统工业,也主要解决这三个部分的问题。”范晓忻表示。 据其介绍,金电联行已经形成了五层六平台核心架构,涵盖从数据底层到场景应用的全流程,且核心技术均自主可控,可实现多场景、跨场景应用落地。 “透过数据的视角看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可以理解为自下而上的四层结构。最底层叫数据体系搭建,第二层是技术体系搭建,第三层是业务体系搭建,第四层是生态体系搭建。金电联行目前的能力已能够实现对这些的全覆盖。”范晓忻表示。 发力传统产业 覆盖全场景应用 蓬勃发展13年后,金电联行的科研成果经历了金融行业的试炼,并在信用领域做到全国第一,如今回归传统产业进行重点布局。“我们的大数据在政务和金融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现在又复制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就是传统产业。”范晓忻坦言。 在其看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正在倍增。无论汽车制造,还是手机制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早已开始出现大量的数据。行业数据的逐渐增多,自身也在推动智能化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在科技以及智能化等的加持下,我国制造业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正进一步提升。 “多方面原因让我们看到了市场条件的这种变化,我觉得应该回归到产业里,去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的能力赋能产业,帮助企业转型。 ”范晓忻说。 资料显示,金电联行目前已将产业领域的相关科研成果应用在大型风机的预测性维护上。通过大数据算法和物联网技术,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从而提前感知设备故障。金电联行还为某化纤行业巨头开发了智能定价系统来对其产品进行差异化策略定价。 据范晓忻介绍,疫情期间金电联行为某个医药流通领域的客户提供了数据迁移解决方案,即帮助企业将数据从其传统的数仓转移到全新的大数据平台上。在智能生态合作上,金电联行帮助一家著名的乳制品企业,完善其在国内的供应链金融系统。 这样的案例还有许多, “大数据究竟会为工业或传统产业带来哪些挑战和变化?我觉得首先是效率的提升,以及它的延展领域非常广阔。比如,有了一定的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之后,定制化柔性生产才成为可能。” 范晓忻表示。 他同时强调,大数据底层技术并没有行业属性。大数据公司的竞争力体现在核心技术研发实力上。 “无论是数据接入、数据处理还是数据分析,这些大数据的底层技术可以服务的应用场景并不局限于某一领域。” “下一步,在离散制造领域,金电联行将重点发力。近期,金电联行已在多个城市,开始与当地的政府单位、行业组织,以及比较熟悉的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尝试接触。”范晓忻透露。 事实上,从2019年开始,伴随传统产业大数据应用的崛起,金电联行的主营业务正逐渐形成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格局。 据范晓忻介绍,从金电联行主要业务布局来看,金融、政务、产业三大业务方向目前不分伯仲,而在信用建设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做到全国第一。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尽管受疫情持续影响,金电联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仍保持了增长势头。 “为什么我们能够保持增长,且增长的幅度还不小?大数据行业而言,在某种程度上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场景在疫情环境下都对大数据企业提出了新的需求。 ” 范晓忻说。 谈及疫情会否影响到企业的上市进度,范晓忻坦言, “整个上市节奏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无法一蹴而就,我们正在一步一步稳健地往前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