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视点 全面挖掘新时代职工文化战略价值
■ 乔 东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 (以下简称 《说明》),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为我国新时代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包括新时代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 《建议》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对于新时代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建议》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新时代职工文化的重要作用。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应按照12345的工作思路,全面发掘新时代职工文化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略价值。1是指1个立场,即坚持工人阶级的立场,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2是指党的要求和职工诉求两个原则,即新时代职工文化要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同时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坚持为了职工、依靠职工的原则;3是指职工文化体系、职工文化活动、职工文化品牌3个层次;4是指寻人、提魂、塑行、展风貌4个步骤,即寻找先进职工典型、梳理提炼典型职工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塑造广大职工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展示广大职工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5是指党的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群团配合、班组支撑5个保障。其中的3个层次,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战略价值。 《建议》在文化建设部分中提出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于发挥这一核心战略价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提高职工文明程度,形成职工文化体系。按照《建议》对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出的要求,笔者认为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战略价值在于提高职工文明程度,形成职工文化体系,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职工思想观念、职工精神面貌、职工文明风尚、职工行为规范。 新时代职工文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职工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对广大职工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广大职工中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职工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职工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职工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推进职工诚信建设,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职工宣传教育,加强广大职工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职工网络文化。 其次,提升职工文化服务水平,丰富职工文化活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价值也体现在提升职工文化服务水平,丰富职工文化活动。需要说明的是,职工文化活动不等于职工文体活动。展示先进职工文化的形式除了职工文体活动,还有职工技能竞赛、职工创新工作室、职工书屋、职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职工先进典型评选等。 职工文化活动不仅要提升和展示广大职工的文体爱好和特长,还要为他们的绝技绝活展示提供平台和机会,更要为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创造条件和空间。在这些职工文化活动中, “中国梦·劳动美”“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等是新时代职工文化活动的主旋律。 再次,健全职工文化产业体系,打造职工文化品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高度,提出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要求。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价值还体现在,健全职工文化产业体系,打造职工文化品牌。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传播先进职工文化、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也是职工文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新时代职工文化不仅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这就需要围绕新时代职工文化主旋律,开发职工文化主题产业活动,但是,需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职工文化体制改革,完善职工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职工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职工文化产品供给。 同时,实施职工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规范发展职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一批富有职工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职工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劳模、工匠主题的旅游项目,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讲好中国职工故事,特别是中国劳模故事、中国工匠故事为着力点,在世界技能大赛等国际职工创新活动中,展示中国职工形象,打造中国职工文化品牌。 (本文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