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尴尬 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待明确
■ 中国工业报 余 娜 2020年储能产业巨头跃跃欲试,各路资本摩拳擦掌。伴随可再生能源发电进入平价时代,以及储能成本的持续下降,储能行业的 “春天”仿佛又一次来临。 然而,冷静审视这一行业,商业模式尚不完整,技术标准还不统一,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仍未确定,成功项目案例寥寥无几…… 一场不期而遇的疫情,又给刚刚燃起的市场热情泼了一盆冷水。 “整个储能行业刚刚起步,仍需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论是服务于智能化的电子产品消费电池储能,还是服务于移动机具的动力电池储能,以及服务于电力系统的电源储能,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表示。 身份认同迫在眉睫 继用户侧、电网侧、发电侧的储能项目先后引爆市场, “可再生能源+储能”成为今年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装机达吉瓦级的储能项目将投运。 “要完善储能发展支持政策和市场环境,给予储能独立主体地位,完善价格机制,全局衡量储能的价值。”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彭才德建议。不少业内专家呼吁,如何明确储能的功能定位,使其具备独立的市场身份,是目前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储能并非新技术,与电力工业和大电网相伴而生的抽水蓄能,已有百余年历史。与全球不少国家相比,我国储能身份认同却相对滞后。 浙江南都能源互联网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建华表示,在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规则时,应不断明确储能功能定位,让其获得参与电力市场的合理身份。 2018年,美国将储能列为独立的电力资产;2019年6月,英国对储能定义进行修订,将储能系统归类为发电设施。近年来,英国允许储能参与容量市场。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降低进入市场的储能装机规模要求,缩短结算周期等,使得小型储能供应商有机会参与市场,并防止大储能电站拆分成小单元参与竞价。这些国家总体上是降低储能参与市场的门槛,以鼓励储能发挥在电力系统中的多重作用。 储能的不明确身份,直接导致其在市场准入、计量、结算等方面衍生出诸多问题,影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标准与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因为参与电力系统的身份无法确认导致尚未形成并网体系,各地方鲜有明晰的落地政策和执行文件,导致各部门尚难对储能系统项目进行综合认定。其次,并网环节流程、标准尚未建立。在没有统一标准和制度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执行环节找不到主管部门的情况,使得储能的建设、并网过程管理不确定性较高。”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中心主管王皓怀分析。 在王皓怀看来,一方面,标准化、制度化应给予储能公平的准入。另一方面,市场化环境也应给予储能合理的商业模式。 “在商业模式方面,储能没有独立的市场身份,储能规模化的有效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相对薄弱。”于建华说, “建议应在 ‘十四五’规划中将储能纳入能源或电力的顶层设计,明确储能规划配置、标准体系、运营管理,推动储能产业规模化应用。” “面粉有了,鸡蛋有了,奶油也有了,但是蛋糕还没出来。这就好比储能应从政策层面开始就把这一块蛋糕清晰地画出来,这样投入产出就会很清楚。”上能电气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姜正茂形象比喻。 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2017年印发 《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正式设立能效和储能处。同时,国家能源局开展了 《科技创新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征集,进一步加快推进储能技术推广应用。此外,储能还被列为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等多个规划的重点任务,以及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年度行动计划中。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储能发展正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与规划中。 商业模式亟待明晰 储能产业大规模发展的前提,是商业模式的清晰。 “在美国,近两年包括未来三五年的储能发展路径非常明确。但在国内,储能商业模式并不清晰。”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涵说。 对此,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储能微网事业部总经理范小波表示认同。在其看来,电网侧和电源侧储能价格定位已经清楚,但在工商业和用户侧,储能项目落地依然困难。 伴随应用市场导向时代的到来,不同的使用条件、场景、环境,将产生各种便利、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正备受储能业界期待。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今年7月全国产能产业巡回走访调研发现,光储充电站由单纯的充电功能逐渐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和数字空间,兼有健身娱乐、数字消费、公共服务等多样化的功能,成为电动出租车司机生活新模式的重要载体。 不过,尽管多家逆变器企业在 “531新政”颁布后都提出了 “光储一体化”概念,但实际应用普遍在海外,国内有大规模储能应用的只有阳光电源、科华恒盛、宁德时代等少数几家企业,且多数项目都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进。 不少受访者表示,从储能项目的实践来看,电池是储能项目商业模式的核心,也是制约储能项目实施的关键和瓶颈。 “从储能系统出厂测试和现场运行来看,不同厂家电芯的一致性、容量保持率、数据采集的可靠性等方面差异较大,部分厂家电池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偏高。”国网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程利民说, “希望业界重视产品质量、重视标准建设、重视行业培育。” 在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配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袁智勇看来,从技术层面说,目前还缺乏性能优良、安全性好、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使用年限长等复合特点的储能技术,现有储能技术难以支撑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 “我国正在大规模地进行5G和新基建建设,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储能市场,伴随应用市场导向时代的真正到来,按照不同使用条件、场景、环境会产生很多便利化、差异化的商业模式,储能系统将不断升级与进化,产品功能和使用方式也将发生深刻变革。”对于储能发展的前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