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链聚合构建创新生态技术体系
■ 中国工业报 杨 中 日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论述和省委 “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山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省创新生态的指导意见》。 为达到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山西省树牢了 “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从紧紧围绕做优做强实验室、加强中试基地建设、突出抓好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率先打造若干重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以智创城为载体的双创体系、加力补上人才短板、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八方面着手工作。坚持以产业集群培育为主线,加快推动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打造创新生态技术体系、拓展创新人才队伍、增强创新财税金融支撑、改革重塑创新制度文化 “五个维度”,构建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供应链,通过多链聚合、有效耦合,贯通政、产、学、研、金 (融)、服 (务)、用各环节,整合人才、平台、资金、土地、数据各要素,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以一流的创新生态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创新生态 坚持全面构建,实施产业链一体化创新生态配套专项行动,围绕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数字产业三大板块,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创新生态建设。 坚持重点示范,实施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示范引领专项行动。聚焦标志性引领性产业集群,按照清单化、项目化的方式,实施精准培育、精准攻关、精准招商、精准引智、精准支持。重点选择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数据融合创新、半导体等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进行引领突破,示范带动全省域、全领域构建创新生态。 着眼未来5~10年发展需求,对照各个产业创新生态云图,发现、培育、引进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打造创新生态技术体系 构建重大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111”工程实施。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突破工程、重大创新平台引领工程、创新型领军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 构建创新全覆盖体系。着力开展 “五个三”工程。 构建创新成果产业化体系。将科研资金向创新型领军企业倾斜,有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 “131”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加大科技成果转移承接力度,支持国家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来山西开展后续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强化科技中介服务。建设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创建科技成果和创业资本超市。 构建创新协同体系。构建全方位 “点对点”产学研融合联合创新体。以 “三化”牵引产业创新发展。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和工程应用。构建 “互联网+”融合创新体系,构建形成 “平台+数据+应用+服务”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构建创新平台承载体系。依托开发区打造创新集聚发展平台,推动产业和创新一体化布局。打造 “双创”要素集聚平台,加速吸引领军企业、龙头企业等高端双创资源向智创城集聚。打造产科教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平台,持续支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 建立创新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加快形成一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全省创新生态系统信息集成平台。 拓展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聚焦三个层次,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创新型技术人才,强化“高精尖缺”人才精准引育;创新型技术管理人才,聚焦重点产业领域,探索高校联合实验室、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创新型企业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吸收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政策、规划、计划、标准制定和立项评估等工作,打造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绿色通道。 二是推进 “三个优化调整”,着力打造专业型创新人才队伍。 三是打造创新平台基地,推动创新人才集聚发展。 四是着力优化机制环境,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增强创新财税金融支撑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积极培育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构建科技信贷风险共担机制。 强化财政创新投入。强化新动能资金支持,强化科技专项及基金保障。 引导金融业加强创新支持。实施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创新覆盖工程,推进重点产业金融服务提质工程,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上市工程,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股权投资,发展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执行国家激励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快落实国家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 改革重塑创新制度文化 完善创新制度。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完善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制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创新考核评价制度,深化科技领域 “放管服”改革。 培育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担当文化,培育创新容错文化,培育创新工匠文化,培育全社会创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