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报记者 严曼青
问:胡先生经历过创业的起起落落,请总结一下,创业的几个时期或阶段?
答:1970年代末,我放弃了父亲的裁缝生意,带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出去跑供销,在外摸爬滚打近7年时间。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我创业的试水、酝酿阶段。
正式创业是从1984年初我回到柳市投资办厂开始的。
1984~1990年是 “前店后厂”的合伙企业阶段,我和亲戚朋友共9人共同投资成立了德力西的前身——乐清县求精开关厂。当时只能算是一个家庭作坊,就设在柳市镇车站路我家中,建筑面积不过300平方米。
1990~1994年是总厂管理阶段,求精开关厂分成了一、二厂独立经营,我在经营二厂的同时又先后创立了德力西电子元件厂、温州德力西电器有限公司、浙江德力西电器实业公司,在此过程中兼并联合了一批同行小企业,实行总厂管理。
1994~1998年进入了集团化管理阶段,我们组建了浙江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股份合作制电器企业集团,随后又晋升为全国无区域企业集团。
1998~2008年我们开始了产业拓展阶段,在做精做强电气主业的同时,我们逐步向交通运输、环保等其他产业拓展。
2009年我们又进入了产业资本运营阶段,把集团升级成为一家集产业运营、品牌运营、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问:谈谈各个时期最难忘的事件,并各举一例。
答:1977年冬天,我壮着胆子向父亲提出要出去 “跑供销”、不想再跟他做裁缝了,父亲一时难以接受,抄起扁担就要打我,追着我绕着院子跑。后来看到我铁了心要出去闯荡,父亲又非常支持我。那时候要出去当供销员必须有挂靠的工厂,干个体是犯法的,父亲和永嘉县的石染乡农机厂相熟,就放下手头的活计专程陪我去,坐汽车到了一个山村之后,父子二人又步行走了六个多小时的山路才找到厂里。厂里人很热情,看着父亲的面子,居然给我挂了个副厂长的头衔,为我后面接业务创造了很多便利。
创业初期,柳市电器厂多如牛毛,很多作坊都急功近利、不注重产品质量,把柳市的名声都搞臭了。我觉得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从一开始就把厂名定为 “求精”,就是要在质量上精益求精。我 “三顾茅庐”,从上海请来了老专家工程师王中江,王工说,要保证质量必须先建检测实验室。当时厂里的流动资金只有1万元,而建这个实验室需要30万元,我咬咬牙借了高利贷,在1986年把这个实验室建了起来,这是当时全国同行民企中的第一家。凭借这个实验室,我们1988年在温州地区率先获得了机械工业部颁发的全国工业品生产许可证。两年后,国家开始整顿柳市低压电器市场,大多数企业都是整治对象,我们则成了正面典型,受到重点扶持,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的年产值首次突破了千万元大关。
1991年初冬,我引进外资,准备把求精二厂组建成为一个中外合资的新公司,就和王工商议新公司的名字。我说 “万事德为先”,名称的第一个字要用 “德”。当时,全国最大的上海人民电器年产值是1000万元,我们已经赶上了它,还要树立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西门子,于是我又取了个 “西”字。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所以我考虑在 “德”和 “西”中间加一个 “利”字,王工说太俗气,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 “力”字。这就是 “德力西”的由来。多年以后,一位国家领导人来德力西视察的时候还问我,为什么叫 “德力西”。当时我就说:“德,是德报人类;力,是力创未来;西,是赶超西门子”。那位领导人说: “很好!”
在总厂管理阶段,我们通过股份合作制构建联合体,吸纳其他企业加盟,允许成员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偿使用德力西商标,产品则通过德力西的销售渠道对外销售。我提出:“谁跟我合作,谁获得利益就比我多”,但前提是利用我们的品牌进行合作,也就是用这种品牌的投资方式吸引了许多企业和企业家进行合作。通过这一模式,德力西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1994年,我们组建了浙江德力西集团,形成了股份合作制、公司制以及非公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模式。规模效应明显,当年的产值就达到了1.8亿元。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相对松散的联合体也逐渐暴露出其 “先天不足”,成员企业之间的质量控制水平、管理水平等都参差不齐,所谓 “集团”就像四肢不协调的巨人,大而不强,一举一动常常不听头脑使唤,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体利益。为此,我们启动了对加盟企业的整合工作,主要方式就是参股转控股。很快,第一批20多家生产不同断路器的企业接受了重组,在生产、质量、研发等方面实现了统一管理。德力西作为集团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协同优势、产业链整合优势开始凸显,为后来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成为中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之后,我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连续9年出口额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一。但是走出国门之后,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差距,当时,施耐德电气全球的年销售额约为1700亿元,而中国整个电气行业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及它一家。中国的民营企业想要超越百年积淀的跨国巨头,采取合资合作、借梯登天的办法是一条捷径。
所以从2003年5月开始,我们与施耐德就合资合作展开了洽谈。消息传出后,国内争议不小,最严重的指责是说我们出卖民族工业,担心德力西成为又一个被跨国巨头吞并的案例。我没有去争辩什么,把主要精力放在与施耐德的谈判上,前前后后与时任施耐德董事局主席的拉赫曼谈过20多次,与时任施耐德亚太区总裁的施瑞修谈了110多次,最终确定了时间跨度30年的合作协议,合资公司使用德力西的品牌,双方股权一半对一半,董事长由中方担任,总裁由施耐德方面委任。2007年11月,经商务部批准,中法合资德力西电气挂牌,总投资额18亿元,是浙江当时最大的 “民外合璧”项目。几年后另一位国家领导人访法,专门到访了施耐德集团卡罗斯中心,我应邀一同接待,汇报了合资公司的经营情况,得到了认可,说 “你们这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2012年6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给德力西集团颁发了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首次交会对接任务贡献单位”的奖牌和证书,这是对德力西集团多年来助力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项褒奖殊荣。从 “神五”到 “神十一”,德力西的多类产品应用于航天城的发射系统、雷达系统、生活供电系统等,产品应用了160多项专利,为中国航天作出了德力西人的贡献。
问:生活中,哪几位人对您影响最大?有何交往故事?
答:先父胡定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起初只是村里的一位普通农民,但恪守祖训、勤劳务实、忍辱负重、永不言败。在改革开放前夕,他勇敢创业,带领亲友和乡邻奋斗致富,纵然在当时的环境下蒙冤入狱、被没收财产,也从未后悔和放弃过。直到后来我们已经创业有成,父亲年过六旬还在投资企业、参与经营,2012年,他从参股的公司获得了50万分红,缴了10万的税,作为80岁的老人深感自豪。父亲的创业基因、与命运抗争的意志与毅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
父亲对我的教育影响最大,我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做学徒工,父亲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继承父业,做裁缝,从父亲那里学习裁缝手艺同时,也学到了三件法宝:诚信、精工细作、量体裁衣。后来,我在父亲的支持和帮助下加入了供销大军队伍,做起了业务员,从手艺精湛的裁缝父亲那里继承的无价财富,一直滋养着我,不论是从一手创立德力西,还是把德力西集团做大做强。
在德力西的发展历程中,王中江工程师是我们的 “贵人”。创业初期,我虽然知道产品质量的关键性,自己却不懂技术,于是就去上海求贤找能人。一开始去了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慕名找到一位名叫杨介琪的高级工程师。当时,国家没政策,杨工不愿意来,我一再恳求,他才帮忙介绍了人民电器厂的王工。那时候柳市因为伪劣商品泛滥,王工一听我是柳市的也不愿意来,我看他们家里人都是上班族,孩子没人带,自己又没钱住旅馆,就在他们家打地铺,帮着打扫卫生、带带孩子,这才打动了心地善良的王工,答应跟我到柳市看看。在王工的指导下,我们建立了实验室、技术团队,企业发展走上了正轨。
问:请您说一下您的创业感言?
答:回想贫寒童年,往事历历在目。办厂的初衷只为解决生计,想不到能成就一番事业。不是本人能力超群,乃是德力西生逢其时,遇到改革开放好年头,天时、地利、人和,相得益彰。正是:云开见得艳阳天,轻风拂过芳草地,柳青花红有德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感谢所有关爱、帮扶、支持德力西的人。因此, “德报人类,力创未来”成为我们企业的崇高使命。
翻开尘封的日历,随处可见以德行事的轨迹:讲信用,创办检测实验室保质量;讲品质,助飞 “神舟” “嫦娥” “北斗”作贡献;讲合作,携手世界强企获双赢;讲创新,转型升级上台阶;讲和谐,人性化管理暖人心;讲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30多年过去,德力西走向了成熟,又进入成熟期后的新起点,再创新业,我们任重而道远。
好多人问我,经营企业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除了诚信,另外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精工细作、量体裁衣。这是我从父亲那里学来的。
企业家永远要清楚,是企业的员工、供应商、客户及整个社会与你一道创业创富,所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你都要本着 “德报社会”的情怀,给予他们回馈。
你的权力是带领团队严格执行规则;你的权力不能另加规则之上。
每一天,以领先者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们一直强调的企业文化,每一个德力西人都应该不改初心——无论规模大小,永远视 “质量”为生命线。
问:对于企业家的家庭教育,生活理念,很多读者会十分关注,能否谈一点给读者有启示的话题?
答:创业成功必备的素质,除了智商、情商外,还有财商——即认识金钱、驾驭金钱的能力,要明白 “财富是一把双刃剑”。
想创富,要充电,口袋里的金钱是有限的,脑袋里的财富是无限的。
人生离不开财富,创造财富离不开知识。创造财富是企业的责任,正确使用财富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一般人可能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勇于开拓新领域,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之类。我觉得,能体现企业家精神的有如下几点:一是要能给社会、员工创造出价值;二是企业管理和创造财富的方式,要受到其他企业家和社会的尊重;三是企业家本人和你创立的企业,要有一个健康的形象。从这几点出发,我觉得核心价值在于企业家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企业家及创立的企业才持续保有以上三点,不被时代淘汰。
▲ 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 德力西集团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