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陈传芳
近年来,福建省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工业和信息化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比全国平均高3.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二位、东部第一位;工业投资增长15%,制造业投资增长16.5%,技改投资增长16.3%,分别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10、9.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45.62点,创历史新高,同比提高22.49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6682.7亿元,增长10.1%;利润总额2978.17亿元,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5位。
在推动福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工作中,福建省注重质量强省、品牌强省,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专注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在细分产品市场精耕细作,大力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作,走 “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引领行业向产业高端迈进。既把产业做大,更把产业做强。目前,福建省共有22家企业 (产品)入选部遴选公布的单项冠军名单,数量位居全国第五位。
一是政策引导,将单项冠军培育作为落实福建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的重要抓手。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把提高发展质量与实现赶超有机统一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迈上新台阶。福建省颁布了 《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管理实施细则》,率先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一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社会、企业聚焦单项冠军培育。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了 《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形成长效性的财政奖补政策,部分市、县、区在省级奖励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奖励。如厦门、莆田市对获得单项冠军的企业,由市财政同比例奖励,福州等部分市、县实现二级配套奖励,极大地调动了企业争创制造业单项冠军的积极性。
二是认真开展潜在冠军企业摸底调查,建立冠军企业预备库。
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摸底调查,筛选出一批潜在的制造业冠军企业,加强对潜在冠军企业跟踪服务,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2017年以来,福建省共发布3批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181个。宁德、南平等部分设区市积极探索培育市级单项冠军工作,逐步形成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格局。同时,福建省积极开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工作,依托 “福企网”入库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全过程跟踪服务,现有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培育认定省级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09家。单项冠军、准单项冠军群体日益壮大,为有关政策倾斜扶持对象提供了靶标。
三是多措并举,营造单项冠军培育氛围。
着力深化招商引资。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单项冠军等龙头企业,对接了一批制造业大项目、好项目,促进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壮大。如宁德时代公司项目落地以来,福建省对该企业在开拓市场、直供电、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呈现跳跃式发展,被列入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省政府印发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聚焦新兴产业和我省优势产业领域的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加快培育提升增材制造、物联网、机器人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扩大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鼓励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推动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升级。如福建雪人公司在创新政策的引导下,致力于科技创新,市场综合占有率名列全球前茅,成为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产业提升工程,落实培育千亿产业集群推进计划。如福建省积极引导青拓集团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工艺,专注不锈钢产业发展,着力整合国际资源,拓展海外市场等,打造在全球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不锈钢产业集群,成为我省首家超千亿工业企业。
加强政策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促进制造业单项冠军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展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课题研究,为推动福建省单项冠军培育工作开展了探索和政策储备。
四是加强宣传,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积极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相关政策的宣传,召开全省专题会议对政策进行解读,对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下一步,福建省将继续总结推广一批企业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鼓励企业瞄准标杆企业查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不断加以改进,引领和带动更多的企业走 “专精特新”的单项冠军发展道路,打造福建制造名片,推动福建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一是支持现有单项冠军做大做强。加大对现有国家级制造业 “单项冠军”的扶持力度,在投融资等方面加大支持;对发展势头迅猛、技术创新突出、影响力大的潜在单项冠军采取 “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引导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加强技术改造,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开拓市场,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向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迈进。
二是持续开展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工作。继续开展省级单项冠军培育评选,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的后备,形成梯度培育格局。培育创建范围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逐步向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企业 (产品)拓展。
三是营造单项冠军培育土壤。深化“五个一批”项目攻坚,推动大项目、好项目有效对接。研究出台持续性的扶持政策,继续实施 “个转企” “小升规”“规改股” “股上市”企业梯度培养,提升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和 “三高”企业,引导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措施,深入实施创新能力突破行动,加快创新平台培育,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创新,重点突破 “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装备,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营造单项冠军培育土壤。继续加大单项冠军宣传,加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经验总结推广。
陈传芳
强化示范引领青岛打造单项冠军企业梯队
■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卢阳
近年来,青岛市围绕贯彻落实《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注重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坚持把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狠抓梯度培育,强化示范带动,打造形成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为引领、以 “独角兽” “小巨人”和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为根基的单项冠军企业梯队。其中,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认定的前四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产品)15家,被山东省认定的前两批制造业单项冠军14家。
一、夯实基础,打通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基础薄弱一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特别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 (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能力不强,成为制造业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的症结。对此,青岛市制定并实施提升工业基础能力行动方案,引导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单项冠军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海信智能商用收款机,每年投入10%以上的研发费,致力于软件平台架构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持续提升产品质量,保持了全国2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明月海藻集团主营产品海藻酸盐年产量1.6万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30%以上,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该集团重点研发的海藻纤维及无纺布应用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提升了我国海藻生物医用新材料的整体技术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5%。
二、突破创新,构建核心技术产学研生态系统。
创新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难点。近年来,青岛市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制造业创新融通发展。海尔洗衣机作为传统的家电产品,依托COSMPLAT创新生态平台,推出全球首台真正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发明了世界第四种——双动力式洗衣机,在法国列宾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夺得惟一国际发明金奖。澳柯玛坚持 “互联网+全冷链”创新驱动战略,深耕制冷产业领域,形成家用制冷、商用冷链、生物冷链、超低温设备装备、冷链物流等产业体系。盛瀚色谱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2018年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亿元,企业规模虽小,但产学研创新能力突出。科海生物作为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通过与中科院生物能源所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公司衣康酸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6%,位居第一,近三年获得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18项,转化率达100%。
三、培育骨干,发挥大企业示范引领作用。
骨干企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近年来,青岛市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为标杆,坚持把大企业(集团)纳入重点培育提升范围,按照行业抓龙头、分级抓骨干的思路,着力在工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培植规模大、带动强的领军企业。
从现有15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情况看,主要集中在智能装备制造、家电、高端服装、新材料、仪器仪表等领域,有13家企业的主营产品年销售收入均在4亿元以上。初步统计,2018年,15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主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90多亿元、平均增长20%以上,实现利润60多亿元、平均增长30%以上,均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幅,有效推进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1~10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5%,新材料增加值增长9.2%;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增加值,光纤、光缆制造及锂离子电池制造增长135.5%,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增长100.3%,其他仪器仪表制造增长73.5%,轨道交通装备增长23.5%,均高于规上工业增速。
四、激发活力,打造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队。
梯度培育是深化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的焦点。产业发展既要龙头企业引领,更离不开中小企业活力激发。近年来,青岛市引导中小企业专攻主业和细分市场,专注创新和质量提升,大力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 “独角兽” “小巨人”培育提升行动,一大批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形成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技术领先新优势。
胶州宝力宝塑料科技生产的集装箱液袋,降低综合运输成本30%以上,市场空间迅速扩大;有屋家居采取线上线下全屋个性化定制,连续多年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海泰新光生产的世界首套荧光显影高清腹腔内窥镜系统大规模量产,已独家专供国际最负盛名的医疗器械公司配套;杰华生物获批全省14年来首个国家Ι类新药,成为山东省首家 “独角兽”企业。
围绕梯度构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全市已培育杰华生物、聚好看等4家 “独角兽”企业,东海药业、宝佳自动化等5家国家 “小巨人”企业,思锐科技、研博电子等17家国家 “瞪羚”企业,澳柯玛商用电器、中车四方有限等29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镭视光电、诺力达智能科技等79家市级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形成主业突出、活力涌动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队。
五、强化扶持,建立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体系。
提高政策实效是优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的一个堵点。近年来,青岛市聚焦企业关切,打好政策 “组合拳”,着力构建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市级层面,研究出台 《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对国家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其中已享受政策的培育企业再次认定为示范企业的,给予50万元奖励;被青岛市认定为工业中小企业 “隐形冠军”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区(市)级层面,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平度市等也相继出台有关奖励政策,支持企业专注细分产品领域,引导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借鉴深圳等先进城市经验做法,加强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研究论证,广泛征求行业协会、大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市场主体意见,着力解决产业政策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相脱节的问题,年内先后制定出台推进蓝色药库、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政策措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正抓紧制定,推动产业政策从普惠性向精准性转变。为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制定出台 《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工作规程》 《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等,帮助企业兑现政策,通过 “不见面”扶持,创造 “不求人”营商环境,让各类所有制主体公开公平获得政策支持,切实解决好产业政策 “最后一米”的落实问题。
六、严密组织,确保培育提升专项行动质量。
加强对培育提升行动的组织实施和跟踪服务,市、区两级分别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产业政策处 (科)室推进、分工专人负责的工作机制,全面组织实施培育提升行动。采取发布申报工作信息、依托新闻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培育提升行动的目的意义,引导社会关注,动员企业广泛参与。建立国家、省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库,分级分类培育,做好跟踪服务。2016年以来,全市有申报国家、省单项冠军、市 “隐形冠军”意向的企业,分别达50、60、100家,经初步筛选基本符合国家、省申报条件的企业近100家。三年来,共筛选22家示范企业、15家培育企业、4个单项冠军产品推荐参加国家组织的评审,筛选53家企业推荐参加省单项冠军评审,筛选5家企业推荐参加专精特新 “小巨人”企业评审。
下一步,青岛市将对标先进城市找差距、补短板,完善梯度培育体系,宣介典型经验,落实政策措施,引领企业专注细分产品领域精耕细作,培育 “十年磨一剑”精神,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卢阳
探索全新视角 大疆成“中国智造”名片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波涛
不久前,大疆刚迎来自己第十三个生日。在制造行业里,大疆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有些特殊的感悟。大疆成立于2006年,当时主营业务基本围绕航模飞控,团队人员和研发实力也比较有限。2012年,大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打造到手即飞的消费级无人机,并于当年发布了全球首款航拍一体机 “精灵”Phantom。从那时开始,大疆就开始了用技术与创新为世界带来全新视角的探索。
时至今日,大疆的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影视、农业、新闻、消防、救援等多个领域。全球员工达14000人,超过一半是与研发生产有关。除深圳总部外,在北京、上海、西安、香港、东京、洛杉矶、旧金山、鹿特丹、法兰克福等地设有办公室,支撑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网络。大疆的各类无人机和手持设备在全球占据行业领先地位,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180亿元,其中80%来自海外。
在全球范围内,已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大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据统计,全球有10万名无人机技术开发者通过大疆的平台实现各种各样的任务,有些甚至远远超出了人们想象,伴随而至的是对大疆技术深化及制造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2012年,大疆推出第一代精灵无人机时,南方电网的工程师就想到了是否可以利用这样的设备执行电力巡检任务。实际上因为质量规格达不到要求,比如抗磁、防水防尘等等,结果使用效果并不好。但电网的工程师、第三方开发者和大疆的研发人员一起,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在2017年推出了非常适合能源行业的经纬M200系列无人机平台。
其实,许多行业的应用场景和规格要求,都是这样来源于一线,完全出乎大疆作为工具制造者的想象。这就要求大疆员工深入到一线,能够把对未来技术的想象,落地成为一个一个具体的规格要求、工业制程,变成可量产的产品。
在农业领域,大疆旗下有 “大疆农业”品牌,研发制造用来进行农业植保作业的无人机。最开始大家都认为,植保无人机就是一个会飞的喷雾器,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完全改变了大疆最初做产品的思路。农业是在一个相当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要提供可靠而且智能的产品。从最开始提供手动飞行,到后来让农民拿着遥控器绕着要打药的田走一圈来自动飞行,现在则是结合了软件、地面站、RTK差分定位,还有人工智能,来实现自动化的精准喷洒。
大疆一以贯之的 “创新文化”,是大疆赖以生存的基石。这种文化驱动力,推动着大疆在全球成为了一张 “中国智造”的名片。我们相信,这种因创新而产生巨大推动的能力,不仅仅是只有大疆具有。同时,在整个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寻求更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大疆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张波涛
本版照片由中国工业报记者徐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