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因工业设计而更具活力,世界因工业设计而更加美好。”从2013年的3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到2019年的171家;从最初的轻工、纺织、家电三大行业,到2019年覆盖汽车、通信、轨道交通等更多行业;从日常家居到国产大型客机C919、“蓝鲸1号”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中国工业设计主体的培育和壮大令世界侧目,中国工业设计创新发展迸发出的能量令业界鼓舞。
为创新者进
2013年,首批3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家电三大行业领域,2019年,刚刚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工业中心,已经在汽车、电子、航空、通信、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建材、轻工、纺织、食品、医疗器械、橡胶、家电等更多工业行业实现覆盖;从2013年到2019年,国家级工业中心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长,在认定过程中更是重视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的发挥以及对行业、地区设计产业发展引领和带动作用的考量。
以通过第四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安徽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工业设计中心为例,依托集团已有的双创试验中心,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及中韩海外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与知名高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搭建起440个产品项目库。未来,中心还将立足安徽、辐射全国,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造型、AIUI、人机舒适性、环境友好性等工业设计领域创新研究,为实现“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型不断贡献力量。
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称号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振兴民族产业的决心。
正是秉承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2015年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徐工,聚焦于前瞻性设计、造型设计、人机工程、设计实现等研究方向,心无旁骛打造世界一流建设施工装备;2017年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罗西尼,肩负振兴民族钟表产业的使命,投入大量资金,配置具有国际水准的钟表设计制造系统和高精尖检测设备,实现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创新设计引领中国制造。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工作的开展,不仅营造了企业重视工业设计的良好氛围,也为推动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树立了标杆,在引领行业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提高设计研发、制造水平,引领设计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促进我国工业行业战略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创新者强
设计是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源头。它决定着制造和服务的品质和价值,也是实现原始创新、融合创新、颠覆性创新的重要路径。
曾几何时,中国在高铁技术面前只能望洋兴叹。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铁干线网络初步成型,且在轨道交通工业设计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以中国中车为引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坚持正向设计方向,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善、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几大骨干企业均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拥有者,也是德国红点奖、德国iF设计大奖、中国好设计金奖、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智奖、中国设计红星奖银奖、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等荣誉的获得者。
设计的前提是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生产力。以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为例,它不仅是我国轨道交通的百年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我国打造高铁“国家名片”重要支撑。
2008年4月11日,首列国产和谐号CRH3型高速动车组在唐车下线,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够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的国家之一。同年8月1日,CRH3动车组在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开启了中国的高铁时代。
2011年1月9日,唐车自主创新研制的新一代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创造了每小时487.3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
2018年,以唐车制造的我国首列长编组复兴号顺利交付并在京沪高铁投入运营为标志,我国高速动车组技术实现了全面自主化,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2019年2月22日,我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在唐车通过独有的可变编组验证,具备出厂条件,并获得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铝合金车体订单。唐车由此也成为首家闯进发达国家高速铁路市场的中国企业。
工业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工业设计越活跃,其工业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越强;工业化程度越高、制造业基础实力越强,工业设计所能激发的价值提升与市场驾驭水平也就越高,对于工业设计的倚重与需求也就越明显。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今天的可变编动车组,中国高铁的发展已成为诠释工业设计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代表。
为创新者盛
习近平主席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强调指出“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设计是实现创新、推动创新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实现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支撑手段。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也曾提到,要“下决心把工业设计搞上去,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设计机构、国际知名的工业设计大师和有世界影响力的设计品牌。”
为了提高工业设计的水平和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的保障,今年10月,工信部等13部委联合出台了《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提出将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发展壮大200家以上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设计创新骨干力量,引领工业设计发展趋势。其后,工信部等15联合部委又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设计、制造、施工等领域骨干企业整合资源、延伸链条,发展咨询设计、制造采购、施工安装、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一揽子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融合发展新路径。”
确定目标,还需要确定路径。随着信息技术广泛的应用,设计与互联网、产业、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推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通过设计与制造、服务的深度融合,也必将有效带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变革。
来自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数据显示,2012~2017年,全国设计服务收入约3560亿元,年增长率在11%;设计成果转化产值达到21万亿元,年增长率高达25%。工业设计对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甘肃、河北、江西、深圳、重庆、厦门等地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有目共睹。
当前,我国工业设计已经达到世界领先规模,正处在向世界领先水平突破的临界点。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制造能力为工业设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设计的智慧、设计的力量,更需要设计的实践。遵循我国发展工业设计的愿景规划,相信未来我国工业设计国家队的队伍将加速壮大,汇聚更多设计力量,打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节点,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孙 静)
图为2019年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荣事达打造的智享创客平台,集合了众多创新设计产品。
图为2017年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罗西尼设计的5599T01A腕表,荣获中国第七届外观设计专利大赛最佳创意设计奖。
图为2017年通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的唐车研制的我国首列可变编组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