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观察 腾格里再曝环境污染 粗放式产业转移何时休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腾格里沙漠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继2004~2014年10年间腾格里沙漠数次被曝出污染事件后,10月16日,又传出 “腾格里沙漠边缘再现大面积污染物”的消息,令人震惊。如何打破环境污染恶性循环的死结?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是存在巨大偏差。根据调查,污染腾格里沙漠的罪魁祸首——化工企业,几乎都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至西部地区的 “财神爷” “座上宾”。 腾格里沙漠深陷环境污染恶性循环的怪圈,到了非刮骨不足以疗毒的地步。 “高增长低发展”不可取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地理、资源、交通、观念、资本、人口等诸多方面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而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1999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开始逐步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当时国家明令要求,西部地区要借鉴东部地区发展经验,引进和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一是不要搞重复建设,二是不要搞“夕阳工业”,三是不要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稳步增长、增速不断加快,但承接产业转移出现了速度与效益背离现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需要与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热情不谋而合,东部地区先进产能转移的同时,落后产能甚至淘汰产能鱼目混珠、堂而皇之地借机落户西部地区。 早在1999年,内蒙古和宁夏就分别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了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和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吸引了数十家东部地区化工企业投资建厂。 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性、被动性、无序性,在非理性的、唯经济增长的承接转移产业目标导向下,西部地区难以在产业竞争性对接中取得预期的成效,以致陷入 “高增长低发展”怪圈,甚至 “生态灾难”的陷阱,严重延缓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治 “企”更要治 “吏” 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既是发展趋势,也符合经济规律。西部地区虽然没有东部地区天然良港等硬环境,但完全可以打造不亚于东部的 “软环境”。西部地区应该突破传统承接产业转移路径依赖,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理念和模式,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增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但遗憾的是,西部地区未能完全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据媒体报道,中华环保联合会对内蒙古在内的9省份工业园区进行调查,发现某些地区的工业园区,一方面打着 “生态循环经济”的旗号获得政府审批,另一方面却纵容很多高污染企业以及小作坊生产,甚至国家明令关停的污染企业在集中排污,工业园区成了其违法经营的 “保护伞”。 明明知道化工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源源不断地排入沙漠,但是作为 “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当地政府反而偷偷地帮助化工企业处理污水废液,结果 “各取所需” “沆瀣一气”。那么,在腾格里沙漠环保治理问题上,社会公众看到的是:在沙漠那头出事,跟这头无关;前任欠的账,跟这任无关;化工厂出的事,跟造纸厂无关……不是 “得过且过”,就是 “击鼓传花”,甚至“相互扯皮”。 当地政府工作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前瞻性,总是被动、消极地 “擦屁股”,一来二去,腾格里沙漠只能成为责任的 “荒漠”、违规的“天堂”。 化工企业肆无忌惮地污染腾格里沙漠,当地政府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却从不考虑追根、溯源,或多或少反映出当地的 “政治生态”,说明阳奉阴违的 “两面人”不在少数。如果当地政府以 “发展经济” “保护投资”为借口,而为不法企业和不法官员 “打掩护”,那就是视民生于不顾,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道而驰。因此,在环境污染整治上,在治 “企”的同时,更有必要治 “吏”。 做好产业转移 “大”文章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一篇大文章,做好这篇大文章意义深远。从宏观层面讲,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国家平衡发展做贡献,不仅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地区经济转型升级,从而形成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的格局。 从区域承接条件上来说,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巨大,有条件做好“大”字文章。西部地区要以大格局、大视野引进大产业、大项目,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产业大转型、结构大调整、动能大转换,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针对不同的产业转移类型制定相应的策略。 第一,应避免承接的产业过度集中于低端产业和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简单地依靠资源等优势对消耗型产业的过度承接,不但无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而且还可能陷入 “增长中的贫困”,即低水平的经济循环。第二,应避免承接产业转移中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随着“外资西进”和 “内资西移”的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会愈加突出。过度透支资源承载力的结果是,如果要素价格巨幅波动、资源或能源衰竭以及替代品大规模出现,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应避免对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的错误承接。由于激烈的竞争而被迫承接了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虽然带来了地区生产总值数字上一时的增长,但对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危害。第四,应避免 “重投资、轻技术”和 “重招商、轻嫁接”的承接倾向。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往往更关注产业和项目引进的投资金额和产出能力,而对其采用的技术设备状况和技术水平考量较少,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压低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忽视承接产业与已有产业间的嫁接和融合,其结果不仅不能形成对关联产业的技术与价值 “溢出效应”,反而会造成承接产业对产业结构明显的 “挤出效应”。 “享受利益的与负担损害的总是不同的一群,搞破坏的与搞拯救的总是不同的一群。”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真的无法预料,生态灾难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所以,千万切记:预防生态灾难的发生,需要慎重管理,不仅要事后恢复,更要事先预防。唯有如此,才能保住“绿水青山”;唯有如此,才能保护 “自由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