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宝冰
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涉及的维度、实现的路径、面临的挑战等等,观点众多,实践更是纷纭复杂。事实上,没有一个通用型解决方案,也没有一本 “转型秘籍”。那么,如何从全局把握一些共性问题呢?
4月23日,两化融合服务联盟秘书长周剑在2019数字化转型之路研讨会暨数字化企业研习社成立大会上,分享了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全景图”,提纲挈领地展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在和未来。
据周剑介绍,10多年来,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围绕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转型规律,不仅建立了一套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形成相应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并覆盖全国,同时,联盟还积累了13万家企业数据,占中国制造业规上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现在: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判断
第一,企业推动内部有效的综合集成,将是实现信息化价值成效质的提升的一个关键点。信息化成效与信息化水平及发展阶段不是一个线性关系,但只要越过综合集成这个临界点,价值成效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10年前, “两化融合”总体水平不到50分,经过差不多10年的增长,现在企业 “两化”水平增长了20%左右。根据对不同阶段两化融合企业的绩效产出进行分析,属于高级发展阶段的这些企业, “两化”投入大概增长20%,绩效增长会达到40%左右,成效有一个明显的飞跃。比如轻工、电子等行业,其竞争力、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呈显著的加速度上扬态势。
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区域间不均衡呈现新动向。这两年虽然发展现状仍然是 “东高西低”,但是西部增长呈加速度,从速度看,处在第一梯队的省市占到60%,不管是数字化联网率,或是底层的数字化改造还是上云上平台的增长速度,西部都更快一些。
第三, 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路径非常不一样。两化融合服务联盟曾提出“智能制造就绪度”的评估方法,发现在原材料行业中,大型钢铁行业的就绪度高达19.9%,明显高于5%左右的平均水平。在装备制造行业,核心是智能生产体系,其中的机械行业,产品的智能化、服务化转型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达到了23%。家电行业,则重新定义新的供给,开始个性化定制的比例达到9.5%,这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
所以从这些角度看,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仅是管理问题,不只是商业交换问题,也不只是商业模式问题,而是一种新的价值模式的问题,是要重新定义一个价值体系和产业结构,因此,所有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起点、终点、路径都是不一样的。
第四,云平台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催生新模式新业态的切入点。现在的 “云化”不止是原来的计算存储上云,而是有两个重要的新的价值点,第一是倒逼企业加速内部综合集成,第二是推动跨企业协同共享,催生一些社会化资源配置的新模式新业态。
第五,产品的智能化。在如今的新模式、新业态里面,产品的智能化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从个性化定制,到网络化协同制造,再到在线运维,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等等,大家都认为自己在创新,但如果深入到一些领域和细节,就会发现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做得比较深入和有实效,而这些企业都在不断夯实产品智能化的基础。
未来:三个突出的挑战
一是数字化转型亟需突破设备终端全面连接的瓶颈。据统计,目前设备数字化率大概为47%,同时这些设备的联网率只有40%,也就是设备数字化联网率不到20%,而且即便是有了底层的联网,向上打通的也就20%左右。因此,想要真正实现转型,底层OT跟IT的融合仍然是极其核心的基础性问题。
二是企业内部业务全面集成管控水平不高,跨企业协同难度大。目前企业的综合集成管控水平比较低,如果内部的管控都难以一体化,就很难有效上云,或即使上云以后,也无法进行资源综合优化配置,云平台的作用挖掘不出来。集成管控难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价值的博弈,是组织职责的博弈等等。
三是工业技术软件化能力不足,工业APP供给能力亟待提升。当前,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企业工业软件总体应用比较好,其他的如ERP等工业软件应用比例虽然比较高,但这些工业软件对企业的综合效益并不那么明显。更重要的是,过去的生产技术,跟现在的数据科学之间怎么融合,怎么转化为可以快速迭代、柔性共享的工业APP,还需要探索。目前,业界在工业互联网是姓 “工”还是姓 “互”方面各执一词,但相信企业会走不同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展望未来,周剑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判断,第一,随着数字孪生系统的不断成熟,从单元级技术到设备级,到产线级,到车间和工厂级,数字孪生系统将成为实现 “融合发展”的一个比较现实的路径。第二,智能供应链会发挥从上往下倒逼带动需求的作用。
“数字孪生系统和智能供应链不是从技术层面,更多的是从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转型,为企业找到新的价值模式层面,发挥现实作用。从这两个抓手出发,两个方向同时发力,相向而行,最后终将实现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胜利大会师。”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