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全虎:石油钻探装备行业的弄潮儿
段全虎,泰安巨菱钻探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一个与机电装备、机械设计等产业结下不解之缘的七尺男儿,一个铮铮铁骨的蒙古大汉,一个与大山一样淳朴的创业者。他来自内蒙古大雪山,来自农村,却有着非同寻常的眼光和魄力。 在泰山脚下的东部开发区,段全虎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闯劲和实干精神,使一个仅仅拥有几台机器的小加工企业发展到拥有专业从事气动机械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一级供应网络成员单位,国内最大的气动绞车专业研发制造商。 公司始终坚持 “科技是企业发展根本动力”的发展理念,拥有 “泰安市气动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年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内蒙古工业大学合作进行 “气动绞车关键技术研究及性能优化软件开发”、“载人气动绞车”等项目研究与开发以及气动马达及其配气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曾获泰安市 “科技创新型企业”, “泰安市专利试点企业”、 “山东创新型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拥有有效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14项,有多项专利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气动绞车自动排绳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巨菱公司成长发展的每一步轨迹都体现着段全虎踏踏实实的办事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在逆境中求生存 在全球经济形势异常严峻的时代,如果没有一股坚忍不拔的精神作支撑,段全虎领衔的企业有可能被大浪淹没。煤炭行业低迷,石油行业面临下行,所有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员工思想出现了波动,骨干纷纷跳槽,原材料进不来、配套件供应紧缺等等……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段全虎咬紧牙关,想尽任何办法逆流而上,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决心。 为了开拓新的市场,他带领营销员们,跑石油,进矿山,走煤矿基地,亲自下井考察,吃的是煎饼卷大葱,住的是几十元一间的简易房,有时会风餐露宿。至今,段全虎还记得刚创业的时候,是怎样白天走企业找路子,晚上与同志们研究营销思路,探究技术研发新目标;还记得为了大庆五台气动绞车的订单签订,正赶上那天下着漫天大雪,雪大路滑,交通做了限制不通车,是怎样伴着大雪、寒风和同伴们走了整整5个小时、36里路……就这样,逆境造就了段全虎的毅力和斗志,也造就了泰安巨菱钻探公司今日的良性发展。 在竞争中谋发展 不可否认,泰安巨菱钻探公司的成长几乎是波澜壮阔,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和自主创新是企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但是,在当前的经济体制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面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石油、煤炭、矿山等行业产销形势较为严峻,再加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内战不停、价格下跌、效益下降、低价中标。段全虎敏锐地意识到简单的生产制造已经不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采取多种创新模式、大胆的走智能化发展的路子去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于是,凡是各地举办各类对公司发展有益的新产品展览会、智能制造博览会,段全虎都一一组队参加,并不惜重金设摊,洞察市场状态,捕捉市场信息,由被动的市场参与转入积极主动的市场竞争。他一方面抓紧研发新的前沿技术;另一方面在高端高附加值上,瞄准海洋石油钻探,找准了这一坐标以后,就愈发加快了泰安巨菱钻探公司开拓国际、国内多业市场的脚步。 不做 “短命”生意 段全虎始终把 “没有质量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作为企业的座右铭。他常常这样讲:科学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是产业之本。他时常提醒员工要时刻保持强烈的质量意识,并专门制订了 《产品质量管理细则》和 《产品质量与工资挂钩考核法》,使公司上下全面形成质量是企业生命的观念。 在高质量、高标准的严格要求下,公司员工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得以不断提高,真正做到客户满意。几年来,公司生产的产品在技术监督部门抽查和特检院检测中均保持优良状态,使企业树立了良好的信誉,订单也逐渐增多。 段全虎在创业过程中总结出,企业要发展, “诚信”是关键。公司十分强调品质加品牌的力量,不做 “短命”生意,因此,多年来结下的许多老客户新客户,对公司的产品都持以高度的信任。公司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诚信第一”的企业文化,并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声誉,从而保证了公司业务得以不断扩大。 血本花在 “智力”上 段全虎认为,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不仅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企业兴旺发达的象征。企业只有培养出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才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巨菱公司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资金投入到引进和培养人才上。用段全虎的话说,叫: “花血本要花在 ‘智力’上,才能全方位提高企业的品位。”尤其是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新业态的需要,公司高薪聘用具有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一体的青年人才,并委以重任。 针对智能技术产业工人紧缺的现象,段全虎摈弃了大多数企业招收 “技术熟练工”的做法,大量吸收技术学院的学生,请专业老师对新员工进行技术、企业文化、设计操作的全方位培训。现公司基层技术人员已形成气候,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核心研发团队,中层以上干部35周岁以下的占50%,是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团队。正是这支业务娴熟、开拓进取的队伍,使公司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强大。 (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