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供求关系逆转提前 徐乐江呼吁构建中澳钢铁产业新模式
稿件来源:本报讯
作为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国和最大钢铁原料供应国,中澳经济合作、尤其是钢铁产业链领域的合作广度和深度备受关注。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经济贸易合作论坛上,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徐乐江发表了题为 《着眼未来,推进中澳在钢铁产业链领域的可持续合作》的主题发言。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虽然相隔8000多公里,但在西澳矿区,就连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是来自中国的巨大需求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天然优势,目前中国进口铁矿石的42%来自澳大利亚,而这一比例在宝钢更是达到了近60%。 中国需求使得澳大利亚得以分享中国快速增长所创造的财富。在世界经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球贸易大幅下挫的2009年,澳大利亚是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唯一双边贸易保持增长的国家。 “中国钢铁业拉动了澳大利亚矿业发展,澳大利亚矿业支撑了中国钢铁业的高速增长。可以说,中国钢铁工业已经与澳大利亚铁矿业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相互依存关系。”徐乐江这样评价双方的关系。 然而,伴随铁矿石需求迅猛增长的是中澳双方在谈判桌上博弈的升级。“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徐乐江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 “两个产业在高速发展阶段出现供需关系的失衡,是正常的现象,因为谁也没有预见到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会如此迅猛。因此,应该好好探讨两国钢铁产业链的可持续合作问题,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间两个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也是全球钢铁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问题,甚至对两国宏观经济都有深刻影响。” 资源价格风险正在增加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产业链利润向供方转移是一种客观现象,但这种转移不可能是无止境的。这种产业链利润分配格局也是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徐乐江认为,全球钢铁产业链目前面临的第二大风险是,钢铁企业对上游产业一哄而上投资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钢铁企业参与上游原料投资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强化与上游企业的纽带关系,结成稳固的产业链体系,次要目的才是获得投资收益,平衡原料价格风险。” 有暴涨必有暴跌。大量投资将在若干年内形成巨大产能,供求关系出现逆转可能提前,资源价格大起后大落的风险正在增加。 “随着废钢析出量的逐年增加,中国铁矿石需求量将逐年减少,这是大势所趋。由此可见,全球钢铁产业链的现有运行模式即将走到尽头,新的合作模式将应运而生。”徐乐江说。 新产业链合作模式可期 在国家 “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推动下,钢企之间的兼并重组将全面展开,钢铁业新的产业格局将逐步定型。与之相应,对矿石的需求也将逐步趋于稳定。对此,徐乐江呼吁,两国政府和企业应着眼长远,为重新构建和谐可持续的产业链而迅速行动起来。 第一,应充分尊重钢铁与铁矿两大行业特殊的对应关系,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平衡利益格局,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第二,尊重两国之间在钢铁产业链上的分工格局。近年来,受钢铁产业链利益博弈的影响,中国许多钢铁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上游投资。适度投资有利于增进产业间的互信,巩固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但资本纽带不应该是单向的,矿业企业也可以适度参股钢铁企业。建议中国政府适度放开外资对中国钢铁产业的投资。 第三,强化中澳两国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合作。首先要加快探讨中澳两国在钢铁产业链前端的新型合作模式。中国钢铁业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形成有特色的、有效的、先进的商业模式,从而取得与其行业地位相称的话语权。希望澳大利亚矿业企业能够理性平等地与中国钢铁企业共同设计打造符合国际商业伦理价值、实现双赢的钢铁原料供应合作规则。(严伟明 王丹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