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再制造国际论坛在杭州召开
稿件来源:本报讯
受国家发改委和中国工程院指导,由中国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和欧洲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协会共同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工程分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承办的 “2011再制造国际论坛”4月19~21日在浙江杭州召开。论坛的主题是: “交流国际再制造研究及产业进展,有机融合国内外再制造产业模式,促进中国再制造产业发展。” 论坛主席由中国再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徐滨士院士担任。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的领导及国内外再制造领域著名学者、企业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作为中国再制造产业的奠基人,徐滨士院士在致词时指出,当前,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负荷加重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大量废旧机电产品正成为全世界增长最快的废弃物,造成了严重的现代垃圾污染、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可以说, “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制造业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产业,今后如何发展绿色制造和先进制造也是各国科学家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再制造以综合运用高技术为核心,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为特色,是废旧产品高技术修复、改造的产业化。其重要特征是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低于新品,成本只有新品的50%,节能60%,节材70%,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制造新品相比显著降低。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起步早,也较早的认识到废旧产品造成的危害。以再制造、再利用和再循环为代表的3R工业体系也在上个世纪90年代逐渐完善。 中国政府也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长远战略,加快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近两年先后出台了 《循环经济促进法》、 《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和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多项重要举措,加快促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约50余家再制造试点企业,经初步统计,去年国内的再制造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数量已超过5万台,再制造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中国自主创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和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在再制造生产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旧件再制造率,并使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标准不低于原型新品水平,而且在耐磨、耐蚀、抗疲劳等性能方面显著提升,这也成为中国再制造区别于传统再制造的重要特色之一,对于节约资源和提升整机性能具有很大的优势。 纵观全球再制造产业发展历程,再制造从诞生至今虽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由于其充分吸纳高技术使其发展迅速,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国内外再制造工程及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不论国贫国富,再制造已成为全世界通行的绿色制造手段之一,它可以显著节约资源、节省能源、增加就业、保护环境、拉动国民经济发展。 当前再制造已扩展到机动车辆、工程机械、机床、矿山机械、办公设备等,渗透于这些再制造产品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需要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贯穿于这些再制造产品与领域中的产业政策与管理措施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必将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报记者 崔玉平 通讯员 许一 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