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成推手 通胀蔓延至产业链下游
稿件来源:本报讯
时隔整整六年之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再度出现季度逆差。国家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80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5%,其中出口额3996.4亿美元,进口额首次超过4000亿美元,达到4006.6亿美元,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逆差10.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我国实现贸易顺差139.1亿美元。 从单月情况来看,2月份贸易逆差高达73亿美元,为7年来最大单月逆差。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逆差达到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66.5%;加工贸易顺差为77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 在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严峻、人民币升值压力犹存以及我国力求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特殊背景下,今年首季贸易逆差的出现一时间引发了业界人士的激烈论战。有人担心,在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贸易逆差可能进一步加剧未来通胀预期;也有人庆幸,贸易逆差可以暂时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不断升温的国际贸易摩擦…… 中国工业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国际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输入型通胀,被看作是我国首季出现贸易逆差的直接原因。但是,单季逆差并不会影响全年的外贸发展走势,预计今年我国仍将实现贸易顺差,只不过顺差规模有所减少。 偶然性的季度逆差?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看来,当前的季度贸易逆差只是一个偶然性、随机性事件,并非对外贸易发展的长期趋势,其中的两个偶然因素不可忽视。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今年首季,中国海关监管的特殊领域以及保税区场所进出口均出现了贸易逆差,分别达到82亿美元和223亿美元,合计为300亿美元。 金柏松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上述两个区域的进口最终都要通过加工或物流的形式出口,即形成贸易顺差。从某种意义上说,首季一般贸易应该是小幅顺差,而非表面呈现的近460亿美元逆差。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刘旭同样认为,在一季度80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中,10.2亿美元的逆差所占的比例很小,不必过于紧张。但是,小额逆差的出现表明,在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外需复苏缓慢而内需持续旺盛,我国出口增速下滑、进口增速上升导致贸易顺差缩小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 事实上,今年以来,商务部多位官员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暗示,在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政策导向下,我国进口增幅可能快于出口增幅,不排除个别月份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性。 原料涨价或引发世界性通胀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以来,以美元计价的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由此导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是造成我国出现季度贸易逆差的主要推手。 一家国际咨询公司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牛市”中加速囤货,导致一般贸易逆差扩大了三倍。 以铁矿石进口为例,今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77亿吨,进口总额超过277亿美元,同比增加82.5%;铁矿石进口单价达到156.6美元/吨,同比大幅上涨59.5%,创下历史新高。其中,3月份当月,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为160.7美元/吨,环比上涨1.4%,同比大幅增加58%。 与铁矿石类似,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原油进口量达到6342万吨,同比上涨11.9%。受到自2月中旬利比亚和中东局势动荡的影响,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并一度突破110美元/桶,导致国内原油进口单价同比上涨24%,达到93.4美元/桶,这一价格仅次于2008年第二、三季度的104.96美元和122.87美元,今年一季度也成为我国原油进口季度均价第三高的季度。 除了原油、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今年首季我国钢材和机床进口价格也分别上涨了15.5%和25%,其增速均快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这说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已经从产业链上游向中下游环节延伸,导致我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全面上涨。”金柏松表示。 在金柏松看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由于各种原因实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整个产业链的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并且这一趋势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 上一次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世界性通货膨胀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二战后以发达国家为首的经济体高速增长,导致那一轮世界性通货膨胀持续了10~15年。 金柏松认为,随着欧美经济复苏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进入第二轮上涨通道,未来5~10年,世界性大通胀的时代估计难以避免。 全年贸易顺差仍可期 业界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对外贸易仍然处于进出口基本平衡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年全年保持贸易顺差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只不过顺差规模比去年有所减少。 早在2005年年初,我国也曾出现过百亿美元左右的贸易逆差,但是此后出口增速不断加快,加上圣诞节等季节性因素的推动,全年仍然实现了相对较高的贸易顺差。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预计,今年我国出口贸易预计增长11.9%,进口增长27%,贸易顺差将迅速下降。据估算,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有望控制在千亿美元以下。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期也表示,今年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在去年3.1%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我国对外贸易将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部分产品退税或调整 据消息人士透露,为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我国出口政策将力争 “有保有压,总量不变”,在削减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产业的出口退税的同时,继续支持低碳、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促进口方面,进一步下调进口关税、增加进口高端技术设备贴息投入,同时促进进口便利化。 记者了解到,已经推迟一个月的商务部进口工作会议有望在4月召开。而财政部近期可能调整部分有色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重点集中在铅锌铝等能耗高、所属行业混乱分散的相关产品。其中,铝挤压材出口退税率或将从目前的13%下调到9%。 在国家酝酿调整部分产品出口退税时,我国还将积极鼓励机电等高技术产品进口。根据商务部等八部门近期联合发布的 《关于 “十二五”期间实施积极的机电产品进口促进战略的若干意见》,我国将支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及国外限制对华出口高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进口总额超过1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5.6%。(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