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黄金期 建材联合会与行业协同发展
稿件来源:本报讯
建材人无法忘记,在2001年2月21日那个隆重而简朴的揭牌仪式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局长张人为,副会长、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副局长雷前治为中国建材联合会的新牌匾揭幕。 2011年的4月11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重组十周年座谈会召开。会上,出席当年揭牌仪式的张人为、雷前治、蒋明麟、邹传胜、孙向远等会长、副会长在主席台上就座,如今都已经白发苍苍。十年的探索、改革和发展,中国建材联合会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又成绩斐然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建材行业的管理体制从直接、微观、部门的转向间接、宏观、全行业的,管理方式也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变为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手段并用。这一系列激活了建材工业的主体——建材企业,使其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整体,也使中国建材行业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十年磨砺 优质发展 2010年,建材行业主管业务收入2700亿元,是2000年的9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工业增加值计算,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2010年为46%,比2000年降低了20个百分点,促进了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轻型化”。 同时,先进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淘汰步伐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由2000年的占比11%,发展到2010年的81%。新型墙体材料由2000年占比28%提高到2009年占比52%。池窑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产量从2000年6万吨,占比为34%,发展到2010年的218万吨,占比85%。水泥工业由于实现了低投资、国产化,新型干法工艺得到了迅速推广。 在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中,先进生产能力已占据主导地位,节能减排也由此取得明显成效。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0年的9.42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的3吨标准煤。 近几年来,建材工业着力研究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不但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实践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建材工业已被国家列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北京水泥厂、乌兰水泥集团、亚泰水泥集团、蒙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成为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行业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从2000年的1.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6亿吨,增长了3.5倍。水泥工业大力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年发电量已达340亿千瓦/时。十年间,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7倍和22倍。 转变观念 多向服务 转为协会后,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搭建协会服务平台,坚持为政府、行业、企业多向服务,坚持贯彻建材工业 “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建材联合会参与制、修订一系列国家有关行业发展的规划、政策、行政法规、行业标准、规程等,并推动贯彻落实,为协助政府引领行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建材联合会积极配合政府出台各项行业政策、制定行业规划,完成建材行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 (草案),以及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建材、非金属矿等专项规划 (草案)的编制,充分反映行业的意愿和呼声。联合会提出把建材和建筑上下游两个行业紧密联系的建议,被列入了国家 “十一五”纲要。在政府部门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意见时,联合会提出有关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兼并重组、结构调整等方面建议得到采纳。 不仅如此,2003年国家曾出台文件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涉及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问题,中国建材联合会将制止改为“防止”,使新型干法水泥得到更好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建材工业出现较大起伏,在联合会的协助下,使加工玻璃、石材等产品出口退税率得到调整。不久前,会长张人为、副会长雷前治主动向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财政部提交书面建议,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理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得到了各政府部门的支持。 除此之外,中国建材联合会还协助政府制定行业准入条件,主动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规范行业发展,同时提供运行分析报告、建立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积极组织业务与技术交流活动,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企业利益。 “影响”决策 “引导”企业 时值今日,中国建材联合会已经拥有15000家直、间接会员的大家庭,涵盖了建材生产、科研、工程建设、教育、物流、管理等所有领域。其中,23家专业协会、9个直属单位、16家分会。 中国建材联合会认为,做好多向服务的最终目标要体现在 “影响”和 “引导”上。 “影响”是通过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状况,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通过联合会向政府部门反映,影响政府决策。 2004年,面对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问题,在国家对水泥工业拟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前,联合会与水泥协会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先后到多个省市调研,提出既符合行业实际,又有助于推动新型干法水泥加快发展的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采纳,既保护了行业利益又促进了健康发展。针对玻璃、玻纤行业准入门槛过低等问题,联合会积极向政府部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引导”则要从行业整体利益出发,通过规划和各种政策的作用,以及有针对性的工作,使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国家淘汰落后生产力,逐渐淘汰立窑水泥,这是国家实施的结构调整大计,中国建材联合会引导企业放弃小利获取大利,引导企业努力转型,避免企业在转型中受到侵害。联合会对建通窑的研讨论证,对所谓 “凝石替代水泥”的揭露,都取得了行业的支持和信任,有效地维护了行业利益。 未来,中国建材联合会要协助政府全力推进行业发展,做好行业规划,主动地积极参与建材行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行业准入条件的起草等工作。开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坚持跟踪、分析行业经济运行中全局性的新问题。提高行业指导工作的预见性,努力将联合会建设成为服务质量一流、能力水平一流、规范运作一流、诚实守信一流的社团组织。(本报记者 孙郁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