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发展”的独特内涵
稿件来源:本报讯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4月15日在中国海南博鳌镇举行,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0位人士参会,另有大约800名中外记者赴现场报道年会。在已经确认与会的人员中,包括政界人士约300名、企业界人士约1100名,本届论坛年会规格高、人数多,创历年新高。据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介绍,本届论坛年会将围绕 “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笔者以为, “包容性发展”成为此次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有其独特含义,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 “十一五”期间以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 “和谐社会”为主旨取得举世公认成就之后,刚刚到来的 “十二五”期间, “包容性发展”必将成为科学发展观经历了数年实践洗礼之后的进一步深化,之所以说是 “包容性发展”,这是因为“发展”和 “增长”之间的内涵不同。 众所周知, “经济增长”和 “经济发展”虽然近义,但是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在早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同一个概念,但随着发展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被完善和修正,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已成为一种共识。经济增长更多属于一个物质生产方面的概念,经济发展则是一个经济、社会等多方位进步的范畴,在这两者之间,如果前者被过分强调,就会出现 “唯GDP”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实现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的均衡过渡,或者这正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注重发展科学性的真正寓意。 “包容性发展”应是一个由国富向民富进一步转型的理念,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将更加有利于增强国民幸福感。五中全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提出了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以此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再次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均是这种转型特征的进一步详细阐述。 中国是亚洲经济的龙头和风向标,中国经济的成功和如何转型具有榜样作用。任何经济体的发展处于转型期时,就是总量发展在高速轨道上并行驶到特定十字路口之时,以往地方政府主导的高投资、高能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转型压力,依靠低成本资金使用红利、低价工业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支撑的工业企业基础,就必须向培育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方向转变。而在这个经济转型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转型概念,更是消除经济转型阵痛和化解社会矛盾积累的一剂温润良方。(蒋悦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