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通飞海外并购受阻
稿件来源:本报讯
编者按: 中航通飞并购美国西锐的进程波澜突起。3月初,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已与西锐公司签订全资收购协议,当时预计4月有望实现股权交割。然而当许多人都以为收购前景是一马平川时,平地里蹦出一个程咬金。3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一位美国议员写信给美国财政部部长、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主席盖特纳,表达对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公司收购美国西锐公司的计划强烈反对。为中航通飞的首单海外并购增添了几许变数,对此,本报还会持续关注。此前收购概况详见 《中国工业报》3月28日B3版 《中航通飞试水海外并购》。
半路杀出的美国国会议员着实令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孟祥凯感到意外,这让几无悬念的中航对美国西锐的收购充满了不确定性。 而这恰是在他刚刚宣布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美国西锐飞机工业公司 (简称 “西锐”)几为囊中之物不久。3月初,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简称 “中航通飞”)宣布已与西锐公司签订全资收购协议,4月有望实现股权交割,从而完成并购的相关手续。 孟祥凯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还乐观地表示,中航工业比纯粹的财务投资者更利于西锐发展,还能对当地就业带来更好的保障。 “现在我看不到两国政府不会批准的因素,所以对并购前景并不担忧。” 在宣布收购后的不足一个月内,媒体3月28日报道称,一位美国议员写信给美国财政部部长、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主席盖特纳,表达对中航工业集团旗下公司收购美国西锐公司的计划强烈反对,担心先进的飞机技术会转移到中国,并且导致美国人失去工作。 对此,中航工业内部相关负责人3月29日委婉地向中国工业报记者表达了对美国议员反对收购的不满和担忧。他说: “我们也注意到了媒体报道的美国议员的反对声音,不过收购主要是企业行为,而且美国一贯宣称自己为自由市场,出现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感到失望。至于收购能否成功,还得继续等待。” 记者了解到,这是继今年2月华为对美国电脑公司——三叶 (3Leaf)的收购以失败告终之后,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再次遭到美国议员的反对。 担忧安全 中航工业通飞成立于2009年,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简称 “中航工业”)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其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平台,据中国工业报此前报道,中航通飞3月1日在北京对外宣布,收购全球第二大通用航空企业西锐公司100%的股权,这也是中国航空企业首次并购欧美发达国家的整机制造企业,不过,这一交易还需要经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方面的审查。 正值审查期间,这笔交易遭到美国国会议员的反对。美国明尼苏达州共和党众议员奇普·克雷沃克致信盖特纳,对这项交易表示强烈反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FIUS)是美国政府的一个跨部门组织,由财长掌舵,其他成员包括国务卿,国防部长、商务部长和国土安全部部长等,负责对海外投资中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进行审查。 在给盖特纳的信中,这位议员强烈要求盖特纳在审查中航通飞对美国西锐的收购时,要 “极端的谨慎”。他称,出售给中国的航空制造公司对于美国来说将是巨大的国家安全风险,这将使中国获得美国敏感的飞机制造技术,包括先进的涡轮发动机技术,同时还可能使数百美国人失去工作。 这位名为克雷沃克的议员在美国航空业界的分量不可小觑。他是美国众议院运输和基础建设委员会的成员,是下属航空分委员会的副主席;他同时也是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和科学、空间与科技委员会的成员。 “言过其实” 对于美国议员的反对,中航工业方面表示正在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并称即使收购成功,西锐公司的主要生产也仍在美国,现有的管理团队也将全部留任。而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美国方面的反对理由 “言过其实”。 被收购方西锐公司的发言人表示,反对信函中提到的技术已经在中国开始广泛使用,而且与防御无关。同时,西锐公司的总裁也表示,以后西锐的生产也不会转移出国,“因为生产的认证和质量控制系统在这里,向海外转移太昂贵,每架飞机运回到美国客户的成本将增加35000美元。” 西锐公司始创于1984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德鲁斯市,是仅次于美国赛斯纳飞机公司的全球第二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也是活塞类通用飞机全球最大的制造企业。其产品主要包括SR20及SR22等型号的全复合材料单发活塞飞机,以及SF50全复合材料单发小型喷气飞机,至今已累计交付用户5000多架。 飞机制造专家、ARJ21项目前副总设计师周济生认为,活塞类通用飞机是技术比较老的小功率螺旋桨机型,我国目前已经自主研发的新舟系列飞机也是螺旋桨飞机,但技术已经比活塞类的更加先进,因此,说美国方面的先进技术可能会被转移并没有实际意义。 “目前西锐公司在美国市场已经有一定的占有量和服务网络,并且拥有美国FAA的适航证,中航工业此次的收购,应该更多看重的是其现有的市场份额和国际知名度,从而更容易地拓展国际通用航空市场。” 虽然孟祥凯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他对西锐公司的喜爱,但记者了解到,2001年8月,西锐公司一半以上的股权出售给了巴林投资银行Arcapita。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西锐公司的销售开始出现大幅度下滑,且拖欠当地政府地租长达一年半的时间。2008年和2009年,西锐公司曾经解雇近200多名雇员,目前有雇员1300人。 前例可循 事实上,美国议员屡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涉中国企业的收购行为,给外界留下美国忌讳中国投资的印象,并与其宣传的 “自由”相悖。 此前,就有中资企业在美收购失败。2010年5月,华为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3Leaf公司。2010年9月,美国商务部曾对华为公司批示,出口3Leaf技术无需许可。但今年2月10日,数名参议员向美国财政部长和商务部长致信,认为华为对3Leaf公司的收购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潜在威胁。CFIUS随后建议华为剥离3Leaf公司的资产。华为先是拒绝了这一要求,接着在2月21日宣布撤回收购。 从 “出口3Leaf技术无需许可”到“建议华为剥离3Leaf公司的资产”,前后的矛盾给外界留下了忌讳中国投资的印象。 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雷纳德近日在北京参加中美投资论坛期间解释称,美国对外资的审查过程是非常谨慎的,仅限于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值得指出的是,只有不到10%的外国投资者的行为被提交到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所受的待遇和其他国家的投资者都是一样的。” “但凡涉及这些高技术的企业,美国就不太想卖给中国人,对这项交易的安全评估标准会更加严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怀有一种矛盾心理,既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又在国家安全层面持有疑虑,这种矛盾心理将成为中国对美投资的主要障碍。” 说和做似乎总不能一致。记者了解到,此前中海油、华为都曾有过并购受阻的经历,这些都与美国自己提出的贸易自由化相悖。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认为,美国议员对中航工业并购西锐公司提出异议,本身就说明美国的投资环境有问题。他建议,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可以通过与中国合作密切的当地企业、工商组织等向美国国会施加压力。(本报记者 陈栋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