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技改加快工业由大变强
稿件来源:本报讯
工业技术改造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据了解,我国曾于 “十五”前后,用技改资金355亿元,支持2000多个技改项目,带动了4354亿元投资,拉动效果为12倍。 “十一五”期间,技改工作继续得到加强。2009年我国批设了200亿元的技术专项资金,设计项目4000多个,带动资金6326亿元,拉动效果为28倍。 “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国技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业技改不但减缓了世界经济危机给我国所带来的冲击,同时,多年来一直亟待解决的工业结构问题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事实表明,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不仅可以用较少的增量激活较大的存量,同时对于经济结构升级和调整、优化升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工业技术改造是一条投资省、技术新、消耗低、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内涵式发展路子。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不仅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有效途径。中国工业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技术改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国内、国际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工业企业只有不断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这样才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增强我国工业的发展后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由大变强已经成为中国工业一种迫切的内在要求。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作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能够实现工业由大变强,提高工业化水平。 2008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而在其间我国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高、市场占有率高以及部分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却保持了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总结经验,是多年来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重视技术改造的结果。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实践证明,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改造,加大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装备、工艺流程、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各行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得到紧密结合,企业技术进步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通过技术改造,机床行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快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步伐。 数据显示,2006~2009年期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为374亿9055万元、539亿1267万元、791亿1016万元、1075亿7210万元,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十一五”期间,机床工具行业对技术改造的效果和作用,在观念上有了积极的变化,逐步改变了过去一味强调通过技术改造扩大老旧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做法,更加重视通过技术改造,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工艺手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企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的实施,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宝钢、武钢自主研发的高磁感取向硅钢已能替代进口用于50万伏以上等级超高压大型变压器,并成功应用于我国三峡电站。宝钢、鞍钢、本钢等企业的汽车板质量与国际先进企业水平不断缩小。一大批机械行业用高端特殊钢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钢铁工业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据了解,在此期间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首钢京唐曹妃甸钢铁基地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首个发展循环经济的临海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鲅鱼圈钢铁基地顺利投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设计水平。宝钢梅钢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连轧生产线。 在有色行业,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了选矿—拜耳法氧化铝生产工艺和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并淘汰了落后自焙槽电解铝生产工艺,自主开发的大型预焙槽电解铝生产技术在国内广泛应用。骨干铜冶炼企业的技术装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铝板带热连轧技术和装备的引进以及大型挤压机的采用,改变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地方工业结构不断优化 长期以来,技术改造工作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省市的技改资金呈现稳步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吉林省在 “十一五”的前四年,全省技术改造累计完成投资4948亿元,这一数字是 “九五”的12.1倍,“十五”的4倍,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吉林省历史上技术改造力度最强的时期。技术改造力量的增强,带来的是地方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以及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围绕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集中资金加大对骨干企业、主导产品的扶持力度,由此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和建成投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研发能力,巩固了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江苏省通过技术改造实施,使得新兴产业增速提高。据统计,2009年1~11月,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6%、30%、22%和21%,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0%以上。而吉林省通过技术改造,使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改造推动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据了解, “十一五”前四年,吉林省累计开发新产品4259种,实现新产品产值7600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以上。(本报记者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