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上下必须牢牢把握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进一步发挥好工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力和引擎作用,为完成 “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这是安徽省副省长黄海嵩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
中国工业报记者日前采访了主管工业的安徽省副省长黄海嵩。他在肯定安徽省 “十一五”取得成绩的同时,畅谈了 “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打算。
黄海嵩指出,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强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通过不断深化工业企业改革重组,大力实施结构调整升级,持续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积极扩大以与央企、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全省工业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工业增速居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迅速做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4599.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851亿元,年均增长31.2%;增加值由1373.5亿元增加到5601.9亿元,年均增长22.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5%。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迅速提高,企业迅速做多、做大、做强。同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也实现了原定目标。
谈到 “十二五”安徽工业的发展,黄海嵩说, “十二五”时期工业要大幅度增长,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左右。为此,要进一步把工业经济做大: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动力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发挥。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保持全省工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力争在全国位次向前排,皖货市场占有率要进一步提高,工业对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要进一步提高。要进一步把工业结构做优: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具有安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着力实施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着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要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多:在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推进重要骨干企业战略性重组,努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股份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切实加强企业管理;着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以产学研为重点的技术研发;着力推进与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合作,着力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培育新的企业发展源;着力推进 “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力争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到 “十二五”末,力争经营收入达100亿元、过500亿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超千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以上,形成在全国有地位、在世界有影响的一批皖牌知名企业;力争实现一批重要的关系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在全国知名的重要产品品牌和技术品牌。
黄海嵩表示,抓好 “十二五”,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是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工业发展状态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2011年,安徽一定要抓好工业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工业生产的监测预测、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安徽工业企业与央企的开放合作、与民营企业的对接合作,加快工业的发展。
从今年前两个月情况看,安徽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37.6亿元,同比增长19.3%。前两个月全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2个百分点,2月份增幅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保持较快增长幅度,44种重点监测的产品中39种产量同比增长。作为全国家电产品的主产地之一,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空调等强势增长,显示出家电产业作为全省支柱产业的地位正在不断巩固。
前两个月,37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部增长,其中11个行业增幅超过30%。装备制造业增长28.1%,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8个百分点。而六大高耗能行业同比增幅为1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表明全省工业结构调整正在不断取得新进展。
全省规模以上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为推动全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1~2月,全省规模以上小企业增加值为335.2亿元,增长35%,增幅比大型、中型企业分别高23.5个和20.2个百分点。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实力不断增强,表明全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战略部署成效显著。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小企业异军突起,正在成为全省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 “生力军”。黄海嵩说,我们要继续努力,保持工业增长势头,为全省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徐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