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行各业回眸 “十一五”成就,布局 “十二五”战略之际,记者从我国锻压机床行业排头兵企业——江苏扬力集团了解到, “十二五”期间扬力将实施两步走的企业发展战略:即用2年时间决战50亿元,产销规模在 “十一五”期末基础上翻一番;奋战3年,到2015年实现产销规模100亿元,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 “十一五”基础上翻两番。在全球产业竞争空前加剧的特定环境下,扬力集团“十二五”期间冲刺100亿元销售规模,并实现翻两番的目标,这无疑是宏伟的规划和空前的速度。据此,记者近日专题采访了扬力集团董事长林国富。
问计专家学者,创新箭在弦上
林国富向记者介绍,机床工业作为各行各业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提高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平的重任。作为我国锻压设备行业排头兵企业, “十二五”期间扬力如何在更高层面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把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他们探索与实践的紧迫课题。在跨入 “十二五”的新年伊始,扬力集团别出心裁地邀请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前往把脉问诊,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思路与战略。
2011年1月8日下午,记者参加了“扬力 ‘十二五’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会上,董事长林国富开门见山地说: “坐在扬力看扬力,很容易沾沾自喜;跳出扬力看扬力,方知天外有天。在国际大环境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瞬息万变的特定时期,扬力需要指点迷津的真知灼见”。
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济南、西安等地的20多名专家,按照国家 “十二五”发展战略和国际发展态势,结合扬力企业现状各抒己见,为之梳理出40多条企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策略、新举措。东南大学校长易红发言说, “十一五”期间,扬力集团走创新发展之路,研制出90多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产品,获得50多项新产品、新技术专利,开发了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连续5年蝉联我国锻压行业排头兵和全国机床行业10佳创汇标兵企业,并被推选为全国压力机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单位,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建议扬力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工程中心为平台,建立自己高水平的研发团队。他提倡企业的技术团队不必都搞技术原创,要善于捕捉高校和院所成熟的科研成果,通过消化吸收转化为创新型技术与产品,用以推进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转型发展。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所长刘家旭指出,作为我国锻压设备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扬力的战略定位比较明确,尤其是把普通产品转型为制造业精品的路子完全符合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他建议企业今后抓好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产品高附加值的提升,要着力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中、高档产品的产出比例;二要注重高端创新,扬力发展到目前有充足的条件支撑高端创新,如体现高端制造的多功位闭式压力机市场潜力比较大,可作为发展重点之一;三要注重品牌建设,着力把扬力产品的一部分先期培育成国际品牌。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齐俊河认为,扬力近两年推出的“116”工程,将16种普通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创造成精品,完全符合国家创新产业政策, “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细化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张曙向扬力提出:一要注重客户 “解决方案”的研究,抓好成套、成线设备研发,按照用户需求去挖掘、塑造、培育自己的核心优势;二要注重制造过程的产业化提升,如大量的铸造、铸锻加工件,要探讨独到的加工工艺与组合优化;三要注重产业链的发展,在模具产业、绿色产业、节能减排等方面与国际实施无缝对接。
在专家发言时,林总坦诚地说: “古语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我要讲:教授一句话,能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专家一个点子,能让我们创造可观的效益”。
实施 “116”工程,凸现产业化优势
挑战 “十二五”发展目标,实行产品与产业转型升级,扬力起步于2009年发起的 “116”工程。林国富向记者介绍,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是根据国际科技进步新优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致力于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清洁安全的高附加值现代产业体系。而改造提升现代装备制造业则更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通过近40年的打拼,扬力现已形成压力机、剪板机、折弯机、液压机、数控冲床、激光切割机等六大系列、600多个品种的锻压设备制造体系,尤其通过 “十五”以来近10年的创新发展,扬力目前有1/3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只有近百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适应国际竞争新形势,保持扬力的行业排头兵优势地位,扬力集团于2009年初做出决定,挑选16种处于中低档水平而又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机床系列产品先期进行创新型改造攻关,以期通过在性能、精度、外观、内在质量、噪音、节能环保等技术方面和质量领域的更新换代,逐步将其由产品低端提升到产品的中端乃至高端水平。
何谓 “116”工程,根据董事长的解释是:所谓 “1”,即一把手工程,集团各部门从董事长到5大制造公司的总经理,到各科室、车间负责人,都必须承担这一战略性工程的领导责任,确保通过2到3年的协同攻关,将这16种传统产品改造提升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制造水平。这16种产品具体是:扬力机床有限公司的JH系列21-110、21-125、21-160,3种开式固定台压力机;扬力精机模具公司的JH系列21-25、21-45、21-63、21-80,4种开式固定台压力机;扬力重型有限公司JH系列21-200B、21-250B、21-315B、21-400B,4种固定台压力机;扬力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的T30数控转塔冲床、MB8-100×3200型数控折弯机;扬力液压设备公司的QC12Y-6×2500型液压摆式剪板机、WC67Y-100×3200型液压板料折弯机、YL32-315型4柱液压机等3种产品。
为了使 “116”工程达到预期效果,集团要求5大制造公司分别对各自的产品制定出严密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内容包括项目基础,优势条件,研发目标,创新要求,理论依据,所需资金、设备、人才,设备产销规模,市场分析评估,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分析等综合内容。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要求将这16种产品都培养成年销售规模达到1亿乃至10亿元的规模,为扬力 “十二五”发展创造先决条件。集团上下通过近两年的奋力拼搏和协同攻关,16种产品的市场营销形势都已显现出异乎寻常的效果。据2010年底的产销统计,5大制造公司参与 “116”工程的16种产品累计销售7436台,创销售额122132万元,同比累计增长50.6%,占集团当年销售总额的48.8%。
为了检验和检阅 “116”工程的实际效果,鼓励和鞭策企业干部职工的创新精神,探讨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目标思路,扬力集团从2010年9月至今年元月,大张旗鼓地开展了 “扬力集团首届 ‘116’工程产品优化提升大比武”活动。
“116”工程大比武活动于今年1月6日至8日在扬力集团总部举办,通过系统评审,扬力自主改造创新的JH21-160型压力机获一等奖,T30型转塔冲床、QC12Y型液压剪板机、WC67Y型液压折弯机等3种产品获二等奖,JH型21-25、21-45、21-125、YL32-315型4种固定台压力机获三等奖,集团分别给予了重奖。在评审中,专家和客户一致认为,扬力实施的 “116”工程,将普通产品进行转型升级,使之达到了精品水平,完全符合国家关于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对推动企业产品上档次,提升我国机床制造水平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布局 “十二五”战略构筑百亿扬力
发展高端机床制造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实施国际高端产业链对接,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战略目标。林国富向记者介绍,经过集团两年多的潜心钻研,一种具有国际前瞻性技术的J39-1500型闭式四点多工位压力机由扬力重型机床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于去年年底交付终端用户——全球500强的美国伊莱克斯公司。扬力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YL34K-250型数控液压设备已投放上海大众汽车覆盖件制造厂,成为该企业首台套国产高精密汽车覆盖件柔性生产线。与此同时,一种被列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大型电子伺服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近日通过了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这充分表明扬力拥有了国际前沿技术话语权,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条件。
“十二五”期间,扬力的发展战略重点是:立足于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国际先进理念,挑战数控化、重型化、柔性化核心技术,致力于关键零部件与整机前伸后延联动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形成扬力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努力缩小国产锻压设备制造技术产业化进程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着力于装备化服务:整合资源优势,坚持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双轮驱动。致力于为我国重点产业、重点工程、重大装备提供从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组装到熟练操作交钥匙工程的成套化一条龙解决方案。努力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服务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实施规模化发展: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打造百亿元扬力,巩固全国同行业排头兵地位。到2015年产品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亿元,利税突破10亿元,全员劳动生产力达到120万元。企业规模在 “十一五”期末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努力将扬力建成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锻压机床行业 “旗舰”。
扬力集团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发布会现场 (左为林国富董事长)(本报记者 成吉昌特约通讯员 杨家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