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工业报记者就2010年机床行业运行情况和2011年行业走势采访了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
他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结构调整,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将使各行业更加关注投资质量,而不再追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0年的机床工具行业的高速增长使其基数增大,也会影响到2011年的增长速度。因此,预计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应该超过10%。而在过去的2010年,全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 5536.8亿元,同比增长40.6%。
增长可喜 进口堪忧
从子行业的统计数据看,金切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1306.0亿元,同比增长34.3%。
金切机床产量为755779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达到223897台,同比增长分别为33.1%和66.7%。
成形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407.5亿元,同比增长42.2%。成形机床产量为261488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量达到12207台,同比增长分别为18.0%和8.1%。
反观进口数据,2010年,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创历史新高,达到157.2亿美元,同比增长62.0%。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94.2亿美元,同比增长59.8%;与历史最高点2008年同期相比,还增长了24.4%。
机床工具产品出口7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其中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均未达到2008年历史最好水平。金属加工机床进出口逆差75.7亿美元,同比增加68.6%。
分析出口数据,可以看出三个特点。
一是机床工具月度出口额同比高速增长,但金属加工机床增速低于机床工具产品增速。
二是出口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去年,磨料磨具小行业出口额持续高速增长,累计出口额已达15.3亿美元,同比超过100%,与切削刀具、工具小行业成为机床工具行业产品中出口金额最大的两类产品,占机床工具产品总出口额的44.5%。
在这两类产品中,低档磨料磨具和刀具等资源性、高能耗产品占有很大比例。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床产品出口占比却越来越小,仅占26.3%。我国行业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三是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出口单价持续下滑。下降幅度较大的有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冲床等。除人民币升值外,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竞相压价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总之,机床工具出口额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出现复苏迹象,尤其新兴市场和亚洲市场增长较快,此外,上年基数低也是形成2010年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但同时,金融危机对机床工具出口影响依然存在,形势不容乐观。国外市场疲软、我国主要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人民币持续升值、生产成本增加等,使出口企业利润大幅缩减。因此,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仍是今后长期的战略重点。
2010年,国内机床进口额与历史最高的2008年同期相比还增长27.8%,创历史新高。
这是由于上年基数较低,机床工具,特别是金属加工机床有多个月度进口同比增速超过100%。一方面国产机床工具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国家鼓励进口,平衡贸易政策的实施,预计机床工具进口额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居高不下。
一反常态的是,进口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单价同比大幅下降。2010年,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平均进口单价为14.2万美元,而2009年为21.3万美元,2008年为15.1万美元。
协会认为,2009年国内市场主要靠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拉动,对高档数控机床需求量大,造成单价与往年相比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市场对各种水平产品的需求都大幅增长,特别是从日本进口低价位中端机床增多,因此拉低了进口机床平均单价。此外,国内功能部件产业发展滞后在进出口中也有迹可循。数控装置、机床夹具、金属成形机床用零部件、量具和量仪均出现进口数量增速大幅超越进口金额增速。
这反映我国功能部件、量具量仪市场容量巨大,需求层次划分越来越细。而国内功能部件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协会认为,目前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高速增长,说明我国对中高档产品需求巨大,购买力强劲。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在如何替代进口产品以及学习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上下功夫,实现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
下半年已有增速趋缓苗头
生产方面,全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持续高速增长。除受假期因素影响的1、2两月,其他各月的月度工业总产值都稳定在400亿元以上。
机床工具大行业中,只有金切机床、工量具及量仪、木工机械三个小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34.3%、33.9%和36.5%。其他五个小行业中,同比增速最高的是机床附件,为52.3%,其余依次为铸造机械、磨料磨具、其他金属加工机械、金属成形机床小行业。而同时,金切机床小行业月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总体上在高位波动。
从工业总产值指标看,全年机床工具行业总体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累计增速达到40.6%,12月份当月同比增速为40.1%低于累计增速。主要因素是2009年12月份增速急剧攀高所致。
销售方面,机床工具大行业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2%,比2009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但是八个小行业中只有量刃具和磨料磨具、木工机械和其他金属加工机械为正增长,因为其量大,且增长幅度相对较高,带动了全行业数据正增长。金切机床和成形机床行业的工业产品销售率分别下降1.1和0.4个百分点。
协会部分重点联系企业统计数据显示,前11个月的月度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呈现前6个月处于上行通道,后5个月进入下行通道的状态,累计库存环比略有下降,但仍为全年第二个高点99.4亿元。
上述几个指标都显示出未来一段时间内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可能趋缓。
需求方面,国统局对13个机床用户行业的投资情况统计显示,累计固定资产完成额中设备投资均为正增长,且11个行业增长率在两位数以上,投资额最大的两个行业是汽车行业和电工电气行业,分别为2073亿元和2037亿元。并且这两个行业的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长都在30%左右。汽车和电工电气两个行业还将是机床工具产品消费的主力军。
但是市场的一些微妙变化也应引起注意,在金切机床生产企业销售收入普涨的情况下,一些以重型机床为主导产品的机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出现了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对此,行业企业应对前期出现的市场热点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预判,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结构方面,近年,一些行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机床市场对低端产品需求的增加就是这一情况的反映。随着市场需求的理性回归,结构逐渐合理,全年达到52.5%,说明机床市场结构还是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结构仍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尽管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已多年连续高速增长,2010年全年进口增速超过60%。与2009年相比,2010年进口机床中端产品占比扩大,高端产品占比缩小。中端产品的大量涌入对我国发展中的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此外,大陆和台湾签订的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ECFA)在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一批实施早期收获的产品开始实施关税减免,原税率为9.7%的降至5%,5%以下的降至0关税。中档数控车床等产品对大陆企业而言将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机床企业应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使企业得到持续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机床工具市场还在不断扩大,能否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迅速满足用户需求,是决定我们能否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结构调整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业内人士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国家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
由速度转向质量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即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等。为此,协会在2010年上半年就一些经济效益指标进行了分析,年终再就相应指标进行进一步分析,希望引导企业更多地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方面转变,从而实现全行业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在本次分析中,抽选了全行业94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其中:金切机床62家,锻压机械13家,机床附件5家,滚动部件6家,数控装置3家,电器行业2家,量刃具3家。虽然上述企业不能完全反映全行业的整体面貌,但对其分析,能够对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有个初步认识。
在分析中,选择了流动资产周转率、投入产出比、万元产值能耗和产值利润率四个指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企业资金使用状况、总资产的产值贡献状况、能耗状况以及产值利润状况。具体分析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到,全行业各项指标普遍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程度的好转。在小行业中,金切机床行业的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上升了10%,在其产值增长了28.9%的情况下,万元产值能耗却出现了反向增长的现象,有关企业应给予充分重视。锻压机械行业的流动资金周转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0.1次,指标说明资金使用效率有所下降。
在分析2010年数据基础上,协会也预测了2011年的增速。以往数据表明,机床工具行业总产值的增幅,较国家GDP增幅要高。2011年国家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突出抑制通货膨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结构调整,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这将使各行业更加关注投资质量,而不再追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10年的机床工具行业的高速增长使其基数增大,也会影响到2011年的增长速度。因此,协会预计2011年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应该超过10%。图1列出了最近3年月度工业总产值实际增速以及2011年各月的预测情况。
在全行业预测基础上,协会预计,在扣除非机床产值因素后,2011年金属加工机床销售产值将达到247亿美元;进口95亿美元;出口23亿美元;消费319亿美元。但国家正在调整现有统计范围,可能对2011年国内销售产值会有一些影响,统计数据与上年度的衔接也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报记者 胡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