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首次公布“十二五”工业节能减排指标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比 “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2%左右。”这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召开的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上首次公布的 “十二五”工业节能减排四项约束性指标。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苏波表示, “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一是要坚决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建设,三是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 江苏省副省长史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2011年工作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主持。副司长高东升对会议作了总结。他表示,工信部节能司将根据各小组讨论提出的意见进行落实。 工业为完成“十一五”目标贡献巨大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领域,节能减排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苏波指出。 “十一五”以来,工业节能为实现国家节能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苏波表示, “十一五”以来,工信系统围绕国家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制定并实施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严控 “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实施工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推进能效对标达标、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强化节能减排监测预警和应急调控等一系列措施。 同时,苏波表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也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清洁生产在企业污染预防、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突出,通过采取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大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 据统计, “十一五”以来,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从2005年的7.7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15.2亿吨左右,综合利用率由55.8%增加到69%,超额完成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综合利用率60%的目标。 高能耗下的高增长不可持续 过去5年,我国钢产量累计增长78.5%,占全球比重从2005年的30.8%提高到4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累计增长98.9%;水泥产量累计增长73.9%;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的32%、28%、93%和58%。 但5年间,工业能耗也由2005年的15.95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010年的24亿吨标准煤左右,重化工行业单位产品能耗仍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0%~20%。 苏波指出, “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约束性指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法规为保障,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提高工业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约束性指标是关键指标 根据 “十二五”规划纲要,工业和信息化部初步确定了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的新目标。 “一是要坚决完成国家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苏波强调,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约束性指标,同时增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中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指标。 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也初步确定 “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这也是衡量工业发展方式转变成效的关键指标。 因此,要围绕国家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继续抓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狠抓企业和行业技术进步,狠抓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 “二是切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建设。”苏波指出,必须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抓手,逐步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 “两型”工业体系。 要坚持用 “两型”工业理念和标准指导工业发展;要大力推进 “两型”企业创建;要积极建立清洁、节约、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的 “两型”化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苏波强调,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产业,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契机,以建设 “两型”工业为目标,以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再制造和资源再生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低碳技术改造为支撑,全面推进技术、装备、产品、服务发展,培育节能环保和低碳技术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报记者 吴玮)
|